日前,和平县阳明镇养猪专业户张生卖掉了一批猪崽,尝到甜头的他打算再买一批母猪,扩大生产。
张生从2002年开始办养猪场,现在他的养猪场已由最初的60多头母猪发展到目前的200多头。按照目前的规模,养猪场每年能给他带来10多万元的纯收入。
和平县畜牧兽医渔业局负责人黄汉伟介绍,2007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受猪肉价格上涨的刺激,不少农民抓住机遇,扩大养猪规模,该县的养猪业迅速发展,并走上规模化、规范化的经营道路,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据统计,去年和平县全县出栏生猪18.6万头,同比增长139.7%;存栏生猪13.3万头,同比增长155.8%;能繁母猪存栏2.036万头,同比增长141.4%。生猪规模养殖专业户459户,同比增加120户,其中生猪存栏量20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17户,同比增加4户;存栏500—1999头的养猪场32户,同比增加19户;存栏50—499头的养猪场410户,同比增加97户。
和平县委常委黄小平说,2008年以前,和平县肉联厂屠宰的生猪60%以上来自外地。目前该县生猪生产总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全县生猪产销已可以实现自供自足。
农科人员每月下乡服务指导
去年初,和平县畜牧兽医渔业局制定了畜牧、兽医、水产科技人员下乡服务行动方案,落实科技人员定点联系养殖户名单,明确工作职责,要求每位科技人员至少挂钩3户规模养殖户,每月入场服务、指导1次以上;同时,不定期派出技术人员下乡,举办科技讲座或养殖技术培训班。一年来,共派出科技人员50多人次下乡,举办各类培训班17期,参加培训人员1500多人次。
同时,该县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制度,落实监测责任,加强对养殖大户、养殖场的疫情监测,坚持春秋两季常规普查和重点普查结合,消除疫病隐患;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交易市场进行消毒灭菌,消毒面达到100%。据统计,去年该县共发放猪三联苗8万头份,猪瘟苗25万头份,发放耳标125万付,免疫注射生猪19.8万头;发放口蹄疫疫苗21.8万毫升,免疫注射生猪20.5万头,分别占应免疫的100 %。
政府出大头为能繁母猪买保险
张生说,虽然平时猪肉价格波动较大,但国家出台的为能繁母猪买保险,由政府出大头、农户出小头的扶民、惠农保险政策(每头能繁母猪的保险费为60元,其中政府出48元,农户出12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养猪户的养殖信心。
据悉,为保障养猪户的切身利益,和平县畜牧兽医渔业局积极抓好能繁母猪生产的政策性保险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核实能繁母猪数目,及时足额将能繁母猪补贴财政补助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稳定恢复能繁母猪存栏,提高商品猪出栏率,确保生猪生产稳定增长,确保猪肉市场供应。
据统计,2008年度全县参加保险的能繁母猪有1.1万头,保险率60%以上;保险面基本覆盖全县17个镇。
连片发展突出养殖特色
黄汉伟说,鉴于该县生猪养殖大户不断涌现的情况,该县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和帮助,推动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该县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在政策上、服务上给予优惠,特别是在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其中,2008年扶持建设了3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帮助经营户分别争取15万—50万元不等的项目资金。
此外,该县还积极抓好全县生猪养殖大户的巩固建设,形成示范带动;不定期地组织生猪养殖户到防疫条件较好的养殖大户的养殖场参观学习,吸取先进经验。此外,该县还计划抓养殖小区规划,对同一个村的养殖场进行集中、统一规划,连片发展,突出养殖特色,形成养殖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