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国家发改委日前制定并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预案,对此,一些国内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呼吁,在加强财政补贴的同时,用市场化手段化解猪业困境,尽快上市生猪期货,给市场提供远期价格信号,规避生猪过度下跌风险。
国家发改委近期表示,受生产周期性波动的影响,生猪去年下半年生产恢复较快,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显著增加,部分主产省生猪价格已出现明显下跌苗头,养殖效益下滑较多,预计二季度以后生猪供给会进一步增加,价格可能再次大幅度下跌,国家将在必要情况下发放一次性临时饲养补贴。
根据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6部委联合发布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当猪粮比价低于5∶1时,表明价格出现重度下跌,生猪生产出现严重亏损,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这是我国首次制定并发布防止农产品价格过度下跌的预案。
不过,在对国家发放补贴扶持猪业表示欢迎的同时,国内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纷纷建议,用财政和市场两种手段化解猪业发展困境。其中,市场化手段最主要的是要给参与各方明确的远期价格信号,引导供需平衡。
湖南正虹饲料公司总经理陈栋说:“造成价格大跌的直接原因,是补栏生猪集中出栏,根本原因则是现货市场无法提供预期价格信号,供需始终处于较大的不平衡中,企业和农户也缺乏价格风险规避渠道,而财政手段无法包办价格风险问题。”
陈栋说,长期以来,养猪企业和农户一直有“一怕病”、“二恐高”的心理,疫病还可以通过加强防治来应对,而价高后补栏生猪集中出栏时价格下跌风险只有被动承受,这也是2007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上涨但养殖户不愿补栏的原因。
养殖生猪龙头企业唐人神集团董事长陶一山曾于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在人大会议上提出,“加快上市生猪期货品种,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建议。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国内生猪价格的波动周期平均为38个月,但近年来波动周期越来越短,已接近一年一个波动周期,这与缺乏远期的价格指导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养殖业出现“蛛网现象”———生猪卖难-价格下跌-宰杀母猪-生猪减少-供应短缺-价格上涨-养殖增加-生猪卖难。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频繁给生猪生产者、猪肉加工商、生猪贸易商都带来了一些无法回避的损失。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猪贸易企业,每年供港澳生猪达35万头,占全国供港活猪的22%,同时也是国家重点生猪活体储备基地。该公司董事长张跃文用“投入大、收益小、风险大、看不到希望”概括了近年生猪市场所面临的发展境况。张跃文说,生猪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稳定,保持稳定的收益对产业发展十分重要。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在产业链条经营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卖猪难和买猪难的困惑,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价格发现机制,缺少套期保值的手段。虽然国家目前的各项补贴和扶持政策具有一定效果,但尚需要通过市场机制的建立进行完善,企业非常希望生猪期货市场能发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