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特种养殖业给广大从业者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回忆,毛皮动物一改往年的牛市,价格连连下跌,养殖户苦不堪言;獭兔皮、兔毛的价格也出现滑坡,唯有肉兔价格稳中攀升;一批以特种野猪、乳鸽、黄粉虫以及彩色毛皮动物为代表的特养新势力兴起,期待新希望的同时,更多的人持疑惑的态度;珍禽和其他一些稀特品种则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往日的辉煌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2008年,特种养殖业新一轮的大调整不可避免,这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我们期待着特种养殖业能获得新生。
■拐点
我们简要把脉一下近两年的毛皮动物市场。2006年,是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金秋”,行业一派繁荣景象。信心满满中,扩群大幕逐渐拉开,在貉子、水貂的带领下,整个毛皮动物存栏量急速猛增,存栏量的爆炸式增长,为后期皮张的供大于求埋下了伏笔。进入2007年,毛皮动物皮张行情持续下跌。貉子皮160元/张,蓝狐皮250元/张,优质母水貂皮80元/张左右,平均价格水平已经跌近了饲养成本价格。养殖户怨声载道,减产转产沸沸扬扬。
2008年毛皮市场会演绎怎样的行情?有专家指出,2007年毛皮动物养殖利润将导致大量养殖企业失去信心,减产是肯定的,后市看好值得期待。但1997年~2000年发生在蓝狐皮市场上的“剧跌后快速上涨”会不会重演?笔者认为,价格下跌必然导致存栏下降,其间要经历一个缓冲的时间,存栏逐渐趋于稳定,价格恢复性上涨,效益达到一个比较理性的空间,这是未来几年毛皮动物养殖的基本走势。值得注意的是,“拐点”前后恰恰是考验养殖业者综合素质的时期,从未来的市场需求看,毛皮动物皮张的需求是有增无减,要在这一行发财,提高自身的素质是首要的任务。第一,平常心态,高潮时不盲目乐观,研究市场,理智安排自己的生产;第二,品种改良,通过提高毛皮动物的品种质量,形成应有的质量效益优势;第三,饲养品种多元化,东方不亮西方亮;第四,科学饲养管理,行情差时不靠减少投入品省钱。
毛皮动物市场不会在一个价位长期持续下去,市场的低谷期或许是为下一个繁荣期到来做必要的调整。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对目前的养殖现状做一个全方位的反省,包括饲养、管理、生产、技术、市场、合作等等各个方面,找出行业的问题和症结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行业的方向和出路。健康稳定的毛皮市场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完善
相对其他的特种养殖项目,兔产品市场在2007年尚属稳定,其间虽有獭兔皮和兔毛的价格出现一定下滑,但幅度不大,肉兔市场则是长期保持强势。 自2001年以来,肉兔价格持续攀升,2001年每千克5.65元,2002年每千克6.11元,2003年每千克7.25元,2004年每千克8.40元,2005年每千克8.54元,2006年每千克8.75元,2007年每千克10.05元。从价格走势看,兔肉已经逐渐为消费市场所认可,尤其是在四川、广东、福建等地。2008年是奥运年,相信兔肉的认可度将会进一步提高,肉兔价格仍将稳步上涨。 2007年,一级獭兔皮价格一度下降到35元/张。原因之一是受整个毛皮市场大环境的影响,由于水貂、貉子皮张价格的大幅下跌,獭兔皮的替代消费作用减弱,影响使用量;另一方面,由于前两年獭兔皮价格的持续高位,许多原来养肉兔、毛兔的农户转向养獭兔,使獭兔的存栏数量呈现持续增长,这也是造成价格下滑的一个原因。目前,用价格相对低廉的肉兔皮来代替獭兔皮的现象不少,用量很大。 2007年,兔毛价格不景气,刀剪毛价格在100元/千克,与2006年的全年均价120元/千克相比,呈现下降。兔毛价格下降主要是受出口减少所致,2007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兔毛仅1262吨,出口单价为17.32美元/千克,创汇2185.4万美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1.8%、7.867%、18.8%。长毛兔养殖现在主要集中在一些山区农村,区域化生产特点比较明显,但近些年来外出务工者增多,加上饲料粮价格上涨幅度大,长毛兔养殖将逐渐呈现萎缩之势。要让这一产业重焕生机,解决消费的问题是首当其冲的。多年以来,兔毛制品的缩水、掉毛、起球三大技术难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是压制兔毛价格的最直接原因。不断改进兔毛纺织技术,不断开发兔毛新产品,才能让毛兔业长效发展。 “三兔”的基本稳定,为后期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大好机遇。兔子不同于其他毛皮动物,繁殖周期快,产子率高,如果形成价格虚高的泡沫,养殖户只会咽下更多的苦水。因此,解决产品的出路,完善管理机制是必须的,设计精美的獭兔皮服装,研发更适合消费特点的兔肉制品,改进兔毛的加工技术,是养兔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新势
毛皮动物市场寒冬,养兔子又因为疾病多、易死亡而风险太大,不少养殖户另辟蹊径,发展了其他一些养殖项目,虽然成败相间,但作为探索者,至少为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
以彩貂、彩狐、彩兔为代表的一些品种近两年来大行其道。彩狐价格近两年来一直居高不下,最高时某养殖场出售的彩种狐价格达到6000元以上;2007年在丹麦拍卖会上,彩色母貂皮异军突起,价格表现得相当突出;而彩色獭兔皮也因为数量少,价格高于市场上铺天盖地的白色兔皮,给众多从业者增加了不少神秘感。在这些“彩色品种”的发展之路上,炒作绝对是首先要拔掉的一个“脓疮”,市场是充满希望的,但更是残酷的,也就是说,一味看到“新、奇、特”就一拥而上,离市场的崩溃就不会远了。
肉鸽集食用、药用于一体,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明显的消费优势换来了迅速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肉鸽市场呈现产销两旺,销量激增,价格趋升。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50个大城市的乳鸽市场上,优质全净膛每只400克以上的市场零售价由14元上涨至18元;活重600克以上的肉鸽由16元涨至20元。另一个方面,肉鸽简单易养,生产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不少地方的养殖户将其作为发家致富的新兴财路。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大规模的养鸽场并不多见,该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健康绿色是未来的消费趋势,特种野猪正是适应了这一趋势,迅速发展起来,并不断得到完善。继在南方部分省份获得成功之后,现在国内的不少地方都靠养野猪发了财,也有不少人想在这一行能有所作为。笔者认为,目前特种野猪产业是展现了一定的发展前景,但离推广开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首先,消费市场的不稳定性,多数人都是抱着尝鲜的心态选购野猪肉,不像猪肉、鸡肉等大宗畜产品,而高昂的价格也是其走上普通老百姓餐桌的制肘;其次,养野猪相关的技术配套不成熟,饲料、疾病防控技术基本上是在家猪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特种野猪卖点就是一个“特”字,大规模推广带来市场值下滑甚至丧失和养殖户冀望的暴利本来就是一对矛盾。
其他一些如山鸡、鹧鸪、火鸡、鸵鸟等珍禽品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被证明它们适应某些地方的消费习惯;蝎子、蚂蚁、黄粉虫及其他一些药用动物,则因为产品的开发不足或技术的不成熟,成为特种养殖行业的点缀;肉狗、鹿等一些项目虽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现在多呈现地域性发展……在2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特种养殖业经过多次市场的洗礼后,逐渐倾向于理性、倾向于稳定,形成了以毛皮动物和兔子为主的格局,也不乏一些新项目的兴起,给这个本就欠成熟的行业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性。还是那句老话,自律、监管,对特种养殖业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