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量变到质变,转向注重质与量的双赢,为提升“蚕桑大县”发展质量,石泉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区域优势,按照蚕桑产业发展“四个转变”(由传统蚕桑产业向现代蚕桑产业转变、由整县推进向分区指导转变、由千家万户养蚕向强村大户转变、由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蚕桑产业“四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产品优质率),实现蚕桑产业“四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经营集约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市场体系产业化)的工作思想,着力构建和健全“生产、营销、服务、研发”四大体系,奋力实施“219356”工程,狠推着“一县一业”蚕桑产业的率先突破发展。
为形成集育苗、建园、制种、养蚕、收烘、缫丝及丝产品深加工、副产品开发为一体的现代化蚕桑产业发展新格局,该县2008年实施的“219356”工程是:培训蚕农2万人次;栽桑建园1万亩,桑树育苗1000亩,桑园管理9万亩,全年养蚕发种9万张,全年收购蚕茧300万公斤,发展桑枝食用菌500万袋,产干菇500吨,蚕桑龙头企业天新公司、天成丝业公司、蚕种场等完成场址迁建及产品加工项目投资6000多万元。
切实增加蚕农收入,实施好“219356”工程是关键。该县强化了蚕桑基地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科技示范推广及科技服务、强村大户工程、产业体系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及产品加工六大项目建设。围绕“栽桑建园1万亩,桑树改良7000亩;新建简易蚕室400间,总建筑面积2.4万㎡;推广方格簇60万片;示范小蚕共育、简易化养蚕、蚕病综合防治1.5万张;建立“桑-蚕-菌-沼-肥-桑”生态循环经济示范点20个;培育年养蚕300张以上的养蚕大村150个,培育年养蚕5张以上的养蚕大户5000户;建立以县蚕桑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为主,乡、村为依托的技术推广与物资配套服务网络;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为技术依托的蚕桑系列产品研发体系;丝茧产值超亿元;引资1000万元建成年产5万吨桑葚醋饮生产线”的全年目标任务,该县采取了以下主要工作措施:以蚕桑局为依托,发动全体科技干部联乡镇、包项目、包培训、包示范点,深入蚕桑产业建设主战场,配合乡镇抓落实,保质保量完成基地建设任务。全面示范推广简易高效蚕桑技术,依靠科技创新解决我县蚕桑生产面临的劳动力紧缺、蚕室具紧张、土地不足的重大矛盾。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的科研优势,做好以桑枝食用菌为主的桑枝高密板、桑皮高级纸、蚕沙叶绿素、桑叶食品、彩丝产品等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积极探索蚕桑循环经济新模式,逐步提高蚕桑产业的资源利用率。集中优势力量,做好池河现代蚕桑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把池河蚕区建成引领全县蚕桑产业由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变的样板。整合统战部、人劳局、蚕桑局、职中、农广校培训资源,大力开展蚕桑技能培训和温暖工程培训。以桑树芽接改良、蚕病综合防治、小蚕共育、简易化养蚕为主要内容,对县、乡、村干部以及养蚕大户和蚕桑技术骨干集中开展了系统知识培训,同时搞好到乡(镇)、村的蚕桑标准化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为蚕农丰产丰收提供技术保障。积极争取中、省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协助蚕桑龙头企业精心策划包装招商引资项目,为壮大蚕桑工业集群打好基础。创新并形成具有石泉特色的“公司+协会+基地+蚕农”的蚕桑产业运行机制,加大干部考核奖惩力度,在奖补政策的激励下,目前 15个乡镇以开展桑树芽改、栽桑建园为重点的春季蚕桑产业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实现了蚕桑工作的“开门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