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兔场,自2006年4月份引种以来,种兔出现一种以拉稀、呼吸急促为主要临床症状,引起大批2月龄以上青年种兔迅速死亡的疾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经过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1.1病史调查 自2002年建场以来,该种兔场坚持自繁自养,常规免疫注射兔瘟和兔巴氏杆菌疫苗。自配饲料,按预防剂量添加氧氟沙星或哇乙醇。2006年4月份从外地引进一批青年种兔后,种兔陆续出现以拉稀为主要临床症状并有个别病兔迅速死亡的疾病。7月份以来,该兔场出现以鼻炎、呼吸浅表、拉稀为主要症状的病兔,有的病兔治愈后出现“歪脖子”现象。用氧氟沙星、新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疫情,用益生菌加肠黏膜保护剂治疗拉稀效果好,但易复发,且死亡率不见下降。6月份为病兔死亡高峰,死亡386只,死亡率为12%;7月份死亡病兔309只,死亡率为10%;8月份死亡病兔278只,死亡率为9%。 1.2临床表现 病兔精神沉郁,被毛粗乱,食欲下降,伴有体温升高;拉烂泥样稀粪,有的粪便细小、成 串,外包有透明、胶胨状黏液;肛门周围直至后腿的被毛粘污棕黄水样稀粪,腹部胀气,扣诊可听到鼓音;皮肤发给。有的病兔精神、食欲良好,未见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死前在笼子里乱跑,死后不久可见到鼻孔周边有少量含有血液的鼻液。病兔病程一般3一7d,最后衰竭而死。 1.3剖检变化 咽喉部有白色稠状分泌物;所有死兔气管黏膜出血;大部分死兔肺脏有出血块(有的肺脏质地变硬,有的肺脏萎缩、化脓);心耳淤血,有个别兔的胸腔有积液、积脓,或者有纤维性渗出;肝脏颜色变淡,表面有出血斑,质地变脆;胆囊充盈,胆汁呈褐色;胃大弯黏膜脱落,充血,呈暗红色,有溃疡灶,甚至胃破裂;肠黏膜充血、出血,肠腔积液、积气。 2.诊断 经细菌分离、鉴别诊断等确诊为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标记大肠杆菌为1号菌,巴氏杆菌为2号菌。 3.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1号菌对头孢曲松钠、链霉素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新生霉素中度敏感,对氨节西林、氧氟沙星、先锋霉素等均不敏感;而2号菌对链霉素、卡那霉素、甲讽霉素高度敏感,对壮观霉素、庆大霉素中毒敏感,对新生霉素•氟派酸•氦策西林等不敏感•推荐用链霉素、头饱曲松钠、甲矾霉素等治疗。 4.治疗和效果 饲料中停止添加抗生素、益生菌和肠黏膜保护剂。用链霉素按体重30一40 mg/k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6d;肺炎严重的病兔按体重0. 1-0. 2mL/kg肌肉注射阿奇霉素一氟苯尼考混悬注射液;脱水严重的病兔按体重用5%葡萄糖20 mL/kg、维生素C 50一100mg/kg、肌苷10一40mg/kg耳缘静脉推注。1个疗程后,全兔场连续3d用消食平胃散(成分为槟榔、山碴、苍术、陈皮、厚朴)按体重1g/kg,碱式硝酸铋0.2-0.4盯只拌料饲喂。第11天开始用头孢曲松钠按体重50一100 mg/kg肌肉注射,连用4d。半月后,疫情得到控制。 5.预防措施 (1)引进种兔时需进行隔离、观察1周,确定健康后方可放进场。外来人员进场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进入。 (2)科学调配饲料,保证各种养分充足、水质洁净,水温不要过高或过低。消除可能降低抵抗力的各种诱导因素,注意天气的变化、路途运输的应激、饲料的突然改变等因素。提高饲养员的素质,发现病兔及时报告。 (3)改善兔场排污系统,加大排污水沟的深度并使其底部有坡度,以利于污水的排出;扩大兔舍的遮阴面积,保持通风良好。避免供水器的水管曝晒于烈日之下;每天清除粪1遍,保持兔场的清洁、通风换气良好,以免粪便发酵产生氨气刺激呼吸系统,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粪便经发酵池充分发酵处理后才可以用作肥料;兔场消毒可交又使用百毒杀、二氯异氰尿酸钠、苯酚、甲酚等消毒剂,每5d喷雾消毒1次,每月用10%的漂白粉溶液彻底喷洒消毒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