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韧)水鸭、旱鸭之争由来已久。昨日从首届鸭脖文化节获悉,正在实施的“亿只鸭产业工程”中,八成采用引进品种的旱鸭养殖模式,二成为本地麻鸭水中放养。 精武路鸭脖闻名遐迩,但大部分用的是外地鸭。去年,武汉肉鸭出栏量1800万只,不足本地屠宰加工企业需求1/3。鸭脖企业不得不大量从外地采购肉鸭,近七成来自山东、河南等地。 “水鸭、旱鸭各有所长”。精武鸭脖协会会长涂国华介绍,外地鸭多为旱地规模养殖,脖粗适合加工鸭脖,且生长一个多月可出栏,产量大,但肉质粗糙。本地传统的水生麻鸭品质好,适合煨汤,但生长期较长。 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带动农民致富,打造鸭产业链,去年开始,我省提出实施“亿只鸭产业工程”,武汉市也出台系列政策鼓励养鸭,力争3年后在武汉城市圈形成亿只肉鸭养殖能力。 目前,“亿只鸭产业工程”顺利推进,大力推进旱鸭规模养殖。到年底,汉口精武、飘飘等鸭业加工企业年屠宰能力有望达亿只,产业规模和带动能力进一步扩大。同时,采用“公司+基地带农户”模式,武汉城市圈农民已养鸭3000万只,2年后可达亿只,基本满足企业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