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出台鼓励机关干部“下海”领办种养殖业政策后,223人踊跃报名,经过筛选,首批38人获准“下海”——机关干部争当“猪倌”
核心提示
为了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地方特色优势经济,从去年开始,长顺县出台政策,鼓励机关干部“下海”领办种养殖业。
“下海”创业的机关干部,不但工资职位保留,还可以向县财政预支5年工资、享受政府贴息贷款……
此举在长顺县引起了轰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共有223名机关干部向县里提交创业申请,经过严格筛选,首批38名机关干部获准“下海”。
目前,长顺县正在酝酿第二批、第三批机关干部“下海”创业事宜。
与此同时,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较量。
有人认为,长顺县鼓励机关干部带头领办种养殖业,是发展地方经济作出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值得肯定;也有人质疑机关干部“带薪留职”的公正性与正当性,甚至认为,其结果可能是干部发了财,而农民并没有致富。
38名干部集体“带薪下海”
时间回溯到2007年12月14日。
这天上午,长顺县委大院鼓乐喧天,彩旗飞扬。该县第一批机关干部带薪留职领办农业产业化项目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
县委书记杨永英及其他县领导亲手给此次领办农业产业化项目的38位机关干部佩戴红花,并发放领办合同。
“有县政府的支持,我们一定好好搞创业,争取带动更多的农民加入其中,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启动仪式上,王永祥代表38名机关干部作了发言。
长顺县委组织部提供的资料显示,38名机关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20人,副科级职位以上4人,平均年龄39岁,绝大部分来自涉农部门,熟悉农村种养殖业。此次领办总规模为:养殖能繁母猪1875头、养殖基础母羊300只、中药材种植200亩、绿壳蛋鸡20000羽及精品水果种植283亩。
据长顺县政协副主席、县畜牧局局长班代荣介绍,早在2007年7月份,为了推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县里经多方调研,出台政策鼓励机关干部带头领办种养殖项目。
凡“下海”的机关干部,不但可以带薪留职,而且可以向县里财政一次性预支5年工资并享受政府贴息贷款。此外,各产业主管部门还专门配备技术力量,长期义务对领办干部进行技术指导。
“结果,政策一出台,各个机关单位的报名情况非常火爆。”班代荣说,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报名者达223人,最终,经过严格筛选,只有38人获得批准。
为此,长顺县专门拟定了领办合同,对每个机关干部领办的项目规模及经营期限等作出了要求,规定领办的机关干部“在带薪留职期间,其年度考核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产业主管部门及本单位进行考核,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作辞退处理,并退回预支工资。成绩突出的,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在此期间,县里将组织人事部门会同产业主管部门,每年不定期对干部的领办项目进行多次检查,加强督促和管理。”长顺县委组
织部部长杨兴华说,为了确保农业产业化的顺利推行,县里还出台了相关管理政策,加强后续管理。
一个县委书记的“脱贫”构想
在长顺县的机关干部中,不少人对“一把手”杨永英的评价是:在施政上“雷厉风行”,视野开阔,敢于向传统治理“禁区”叫板……
这个女县委书记自从主政长顺后,对发展当地经济显得颇为迫切。
谈到鼓励干部“带薪下海”政策的出台,杨永英说,“这是县里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之一。”
长顺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经济总量小,贫困程度深,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2.3%,传统农业的主导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与此相对应的是,长顺县工业经济尚处于比较初级和原始的阶段。为此,“县里立足县情实际,提出县域经济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立足优势,以工业化的思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把农业产业打造成为既富民、又富县的特色优势产业。”
基于这样的思路,长顺县于2007年下半年出台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济支撑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对果蔬产业、畜牧产业、林业产业、茶叶产业的发展目标,鼓励机关干部带薪留职“下海”创业。
2008年1月7日,在长顺县委召开的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杨永英所作的大会报告中特地强调“坚持走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并提出了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力争全县达到年出栏生猪50万头等发展目标。
杨永英说,之所以出台鼓励政策,是为了发动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通过他们的创业示范,带动广大农民致富,使农村摆脱贫困。“这些创业的机关干部大多来自农村,熟悉农村情况,而且文化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相信他们能在新的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来。”
“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干部。”杨永英认为,鼓励机关干部带薪留职创业,并非是让干部发财,几年下来,要看他们究竟带动了多少农民,这才是关键。同时,虽然政府为他们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考核上也很严格。
“县里基本上没有大型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引进外地企业,形成出口加工基地,这对于长顺来说,或许不失为一条出路。”在班代荣看来,鼓励干部走出办公室,亲自“下海”去带领农民致富,是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带薪下海”背后的争议
实际上,在长顺县鼓励干部“带薪下海”的同时,质疑的声音就开始在当地出现。有人认为,国家禁止公务员经商,干部带薪留职“下海”是从事个人商务活动,并没有发挥出其公共服务职能。这样做,是拿国家的钱为自己牟利。而且,机关干部掌握一定的行政资源,在商业活动中可能还会利用手中权力牟利,有失社会公平和正义。
更有人认为,养猪是市场行为,应该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不能靠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经济秩序,“试想,一个小小的长顺县能容纳多少养猪专业户?如果一见行情好,大家都一哄而上,势必对市场造成破坏……”
对此,杨永英认为,对于创业的机关干部来说,他们只是岗位暂时有了调整,其“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并没有变。而且,县里的组织人事部门将在平时的考核中及时进行监督和管理。此举只是县里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引导市场经济,并非行政干预,按照设想,县里将以此为契机,引进相关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链,带动工业发展,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腾飞和繁荣。
杨永英再三向记者强调,出台鼓励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挥机关干部的带头作用,让他们带动当地农民致富,而不是让他们个人赚钱。不过,在“下海”干部和县里签订的领办合同上,记者并没有看到诸如“带动多少农民搞种养殖业”之类的规定。
在当地采访时,记者发现,多数农民对机关干部“下海”创业持观望态度。王永祥坦言,尽管目前全县机关干部中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但目前还没有带动更多的农民加入创业队伍,因为他们大多没有创业资金。“更关键的是,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效益出现……”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机关干部则称,当地要发展农业产业化,应该给农民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为他们贷款提供便利,甚至为他们搞种养殖业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而不应该让机关干部“下海”作秀。
正科级干部当上乡村“猪倌”
1月4日下午2点半,55岁的王永祥来到长顺县郊一处养猪场里。
寒风中夹杂着咸臭味,嘈杂的猪叫声此起彼伏。王永祥脱下皮鞋,挽起裤管,一头扎进猪圈里。
在帮工的配合下,从粉碎饲料到打扫卫生、喂完猪,王永祥整整花了3个小时,累得气喘吁吁。不过,望着眼前这群胖乎乎的小家伙,他很欣慰。
此时的王永祥,活脱脱一个乡村“猪倌”。实际上,他的真实身份是长顺县直机关刚刚卸任党委书记的主任科员,一个干过县乡企局局长、农机局局长等职务的正科级干部。
去年,长顺县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机关干部带薪留职搞种养殖业,这让王永祥重新燃起了“创业”激情。经递交申请,他获准“下海”,与人合伙投入20多万元,办起了一个占地面积达1100平方米的养猪场。
“现在的日子不如在单位上班舒坦噢!”王永祥笑着说。
泡一杯茶,看看报纸,处理点简单的事务,那种“清闲日子”没有了。
王永祥并不讳言,这次“下海”养猪是为了“发点财”。
尽管是学畜牧出身的,在技术和管理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王永祥还是感觉很有压力。
“虽然现在的市场行情不错,但以后的情况谁也说不准。猪出栏之前,每天都要投入,一旦不小心让猪染上疫病,后果就不堪设想。”
目前,王永祥的养猪场共有76头猪。他计划到年底的时候,将规模扩大到100头以上,“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到时收成肯定很可观。”(何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