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国内一些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中国大豆(资讯,行情)产业沦陷的情况,委实令人担忧。据国际金融报消息:“我国现有97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有64家具有外资背景,实际加工能力超过5000万吨,占国内总量的85%。其中,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一半的市场份额”。
为什么会导致外资控盘的如此局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这里也不想多加分析。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还想亡羊补牢的话,未为晚矣。
那么,我们为什么必须在大豆产业上亡羊补牢,又怎么亡羊补牢呢?
在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豆产业对于国计民生的保障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里的“食”应该不仅仅单指粮食,而是粮油的总称。试想,如果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只给你粮食,不给你食用油,你能够生活得下去吗?因此,无论社会管理者也好,还是普通老百姓也好,凡提及粮食安全,应该自然包括食用油才对。准确地说,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应该表述为一个国家的粮油安全问题。
然而,如今的状况是,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食用油危机时代。在我们老百姓日常消费的餐桌上,其食用油的85%是外资控制的企业所产,且其中有一半竟是一家外资控制的企业所产。难怪人们议论,曾一度时期各大超市食用油涨价,怎么都控制不下来呢!因为,绝大部分产品在人家手里攥着,价格当然是人家说了算。若政府管理部门追得紧,人家也有应付的招数,比如更换个所谓的配方或者干脆是配方差不多而只是更换个名称,打着产品差异化的旗号,照样堂而皇之地变相涨价。如此这般,大量利润源源不断地从老百姓的餐桌上流向外资老板的腰包。假如我们的民族企业能够在大豆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哪怕只拥有一半的市场,其发言权也会有足够的分量。
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些外资控制的大豆企业,并不热衷于购买和消化中国农民生产出来的大豆,对于大豆产区出现卖豆难,他们是不会有仁慈之心的。最终还得依靠国家伸出援助之手,比如已经实施的大豆国家储备收购行动。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影响了农民的增收期望,尤其对于大豆主产区而言;另一方面又因国家储备需要投入巨大成本,给国家也带来了一定的包袱,况且,国家的储备豆将来若被迫低价出售给外资控制的这些企业,还将面临又一轮或有损益。
种种迫不得已的理由,警示着我们必须奋勇而起,多举措拯救大豆产业。一是要扶持一批大豆骨干加工企业,尤其是动员部分大型国有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迅速组建与国际资本相抗衡的大豆产业集团;二是要扶持大豆产业科研机构,从优良种子培育到产成品的研究,做到引领世界潮流;三是要扶持建设稳定的大规模种植基地;四是要扶持大豆产业进出口企业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直接与国际大豆原产地合作,将中国的大豆储备从国内延伸到国外;五是要扶持培养一批大豆产业优秀人才,包括科研、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专业人才。
如此等等,中国大豆产业的振兴将仍有希望,中国的粮油安全保障将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