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调查报告称,在取自长江上、中、下游重庆、武汉、南京、马鞍山4个城市的鲤鱼和鲶鱼做检测时,均测出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而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
针对该报告,昨日,中科院水生所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的相关专家纷纷作出回应:部分野生鱼确实存在激素情况,但激素含量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调查报告:长江两种鱼含环境激素可致性早熟
这份报告题为《“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共24页纸。“今年1月到3月,调查人员在长江沿岸的四座城市采集长江中野生的鲤鱼与鲶鱼,所有样本都是由当地渔民提供的新鲜活江鱼。样本在收集到之后均由锡箔纸包装,冷冻避光保存,随后被运送至位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实验室。”检验显示这些鱼体内都不同程度地累积了壬基酚、辛基酚等有毒物质。
记者在报告中了解到,“壬基酚和辛基酚是洗涤剂、纺织产品和皮革涂饰中极为常见的化学原料,属于环境激素,即可以干扰内分泌并影响性发育水平的内分泌干扰素。
“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累积性,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形成健康隐患。”报告发布者武毅秀说,“由于这些物质对环境和健康有巨大的负面影响,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其列为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化学物质。”
专家回应:激素的确存在但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环境毒理学专家周炳升昨天接受采访时证实,国内淡水鱼包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的鱼类,由于水污染的影响,体内含有壬基酚和辛基酚是比较常见的。目前检测仪器可以检测出鱼类体内很轻微的壬基酚和辛基酚含量,但国内还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在食品中的含量上限设定相关标准。
周炳升说,壬基酚和辛基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影响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免疫学专家谭锦泉教授表示报告中85.0微克/千克的激素含量,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危害。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吴晓辉指出,“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是否导致江鱼中‘毒’,要看有害物质含量有多少,只有当积累到一定量时,才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损伤”。
报告发布者:有毒物质不断累积迟早导致质变
昨日,记者带着各界的质疑采访了该组织负责人、报告发布者武毅秀。
记者:有环境和医疗方面的专家认为,目前江鱼所含的环境激素不足以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危害,是你们夸大了危害?
武毅秀:报告中未说明吃了含有环境激素的鱼类会对人体有立竿见影的危害。报告的依据是,国际上已确认壬基酚、辛基酚及全氟辛烷磺酸对人体有害。至于具体含量多少对人体有害,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有害物质量的不断积累势必会导致质变,只是早晚的问题。
记者:调查报告采取的抽样检测的取样方法是否科学?
武毅秀:决定采取抽样检测方法前,我们的组织咨询了许多环保方面的专家,他们认为,通过抽样检测的方式足以支撑报告所说的内容,最终报告只是想证明一个事实——长江流域鱼类体内含有一些有毒物质,而非要证明每一条鱼体内、每一个河段都有。
专家支招如何防范环境激素
所谓“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影响人和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由于它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学术上称之为“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
如何来防范环境激素的危害,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不要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方便面容器90%是泡沫苯乙烯产品,它是一种致癌的环境激素;不要将聚氯乙烯包装食品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环境激素双酚A会从中渗出;对含有激素的药要慎用;食用糙米、荞麦、菠菜、萝卜等,容易使环境激素二噁英从体内排出;多饮用茶水也有助于内脏中的环境激素排出体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