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鸽饲养在我国是一种新兴的特种养殖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肉鸽养殖业产量和产值快速增长,一些地区已形成区域特色,成为致富一方的特色产业和农业经济的增长点。据资料介绍,我国2008年肉鸽存栏突破5000万对,年产商品乳鸽7亿只以上,在广东、上海、海南等省肉鸽养殖已形成一定的区域性生产基地。但市场仍供不应求。这不禁让人感到疑惑:肉鸽素有“一鸽顶九鸡”的美誉,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为何没有跟进更多的肉鸽养殖户?为何没有像肉鸡那样发展迅猛?笔者带着疑问对我国肉鸽生产主导地区就肉鸽生产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不少问题,现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调查发现,国内肉鸽养殖现状和研究水平仍然停留在10年前甚至20年前的水平,可以说,肉鸽的研究现状和生产现状和鸡、鸭、鹅普通家禽比起来还显得非常的滞后,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品种选育、培育滞后,至今国内没有国家审定或认可推广的品种
“引种难”是阻碍我国肉鸽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众所周知,搞好养殖,品种是关键。调查显示:我国肉鸽品种资源其实不少,如良田鸽、佛山鸽、石歧鸽、深王鸽、天翔1号、新白卡,红卡奴、白卡奴、秦深鸽、白王鸽(美国,1992年引进),杂交王鸽、欧洲肉鸽(法国,2002年引进)等。然而,不论是引进品种还是培育品种,都只是种群扩繁和简单杂交利用,没有真正做过选种、育种,都没有完整的、规范的系谱资料和饲养标准,所以也就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种鸽品种,导致许多鸽农甚至将商品代肉鸽当作种鸽出售或留种,致使国内肉鸽品种严重混杂,毛色不一致;体型、体重变小,产鸽体重在450~700克之间,乳鸽在400~600克之间,种鸽生产、繁殖性能下降,产鸽年产乳鸽5~6对,与原有的品种标准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鸽场经济效益和肉鸽业的发展。
二、饲料营养无标准可以参照
因为鸽子喜食谷物的籽食,所以很久以来肉鸽的饲粮就一直以原粮为主。因此大部分鸽场采用原粮饲喂。饲料配方大多是养殖场技术人员或工人根据经验和专家推荐数据自行制定,造成产鸽长期营养缺乏,致使生产性能低下,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产鸽的生产能力。
有关专家曾进行了用颗粒饲料与原粒饲料喂养肉鸽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喂颗粒料的鸽群比喂原粒饲料的鸽群提高生产率15%,乳鸽体重增加,并节约了饲料成本,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虽然在我国南方一些饲料厂生产了一些肉用种鸽全价饲料,但大多养殖户并没有应用到生产中,或者只是简单把蛋白饲料做成颗粒饲料(所谓精料)便于饲养员操作,并没有实质性的进行全价配合饲料生产。总的来说,肉用种鸽的各种营养需要量的研究不像鸡、鸭那样普遍和深透,只有一些专家推荐的参考性标准,造成了许多鸽场盲目饲喂,经济效益下滑,直接打击养殖场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肉鸽业的快速发展。
三、疫病防治无章可循,没有专用疫苗和规范免疫程序
例如,目前我国没有专用的鸽新城疫疫苗,除极少数种鸽公司使用进口鸽新城疫疫苗(比利时)预防治,大部分公司是使用鸡疫苗来预防,由于预防水平不一,致使肉鸽公司、养殖户疾病防控比较混乱。另外,由于肉鸽比普通家禽抗病力强、耐粗饲,致使不少规模肉鸽公司忽视了最基本的常规消毒和环境卫生管理,直接导致肉鸽自身抵抗力下降,免疫力降低,疾病泛滥,给鸽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肉鸽行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环节之一。目前在国际上,标准化健康养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肉鸽标准化健康养殖欧美国家已走在我国前列,我国急需奋起直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