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迪庆纳帕海湿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绿草如毯,满目清新。偶见牦牛和马匹悠然地吃草、休憩;人工草场里,勤劳的牧民正收割牧草,为牲畜准备过冬饲料。
“你们要是去年来,这里可不是这个样子”,香格里拉县畜牧局副局长和再昌说,“那时,湿地上到处都是放养的藏香猪,牧草被它们连根拱起,地上到处是一片片黑黑的泥坑。纳帕海重现美景,多亏州里推行了一年的生猪圈养试点工作”。
从放养到圈养,牧民改变世代延续的饲养习惯
生猪圈养,在平原农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高山草甸和湿地,还真算一件新鲜事。迪庆州农牧局副局长松耀武告诉记者,藏香猪野性十足,是藏族地区特有的一个生猪品种,藏族同胞习惯将其放养。大家都知道牛羊超载过牧不行,其实藏香猪的成群放养,对草场的破坏也相当严重。
迪庆州委常委、副州长农布央宗说,我是草原上长大的,看到草场被破坏,真的很心疼。迪庆州要生态立州,发展旅游,没有好环境什么也谈不到。我们虽然是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但还是下了最大的决心,拿出1000万元,补贴1000户,做生猪圈养的试点。
为实现“生态得保护、畜牧业得发展、农牧民得实惠”,2010年,迪庆州保护草原和生猪圈养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将纳帕海湿地保护区内建塘镇的19个村民小组、城市规划内14个村民小组,以及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牧场列入试点范围,对这些牧户按照家庭人口数量给予建圈舍、饲料粮、育肥仔猪引进等补助。
9月8日,记者来到建塘镇尼史村布伦村民小组七林央宗家时,她和妹妹正在院子里干活。一进院子,七林央宗就示意我们快把门关上。正当记者疑惑时,她告诉我们,自从把藏香猪圈进圈里,她家院子就每天大门紧闭。因为藏香猪劲很大,乘人不备会拱坏圈门,冲出院子,再跑到草地上。
“拿到政府的补贴了吗?”
“拿到了4000多元,”七林央宗说。
村民小组组长尼玛七林补充道,“他们家5口人,按规定圈舍补助是4000元,饲料粮补助一年600元,买仔猪一年补助200元。各项补助现在基本都发到户了,刚刚镇上还派人来发钱了呢。”
院子外面,七林央宗请人建了新圈舍,可以养上15头猪。看着空空的圈舍,七林央宗解释,“我们藏族家里有大事时都要挑选好日子,给猪迁圈这可是大事,要等吉日再搬。”
藏香猪稳定圈养,配套工作要跟上
尼史村的角茸村民小组,知事七林家新建的圈舍里,一头毛色黑亮的藏香猪正在欢快地吃食。大食盆里装了小半盆的“汤”,上面漂着一些蔓茎叶。
“这么清汤寡水,猪能吃饱吗?”
“没法让它敞开吃,饲料太贵了。”知事七林说,“原来放养的时候,只需早上喂一顿,猪就跑出去自己找食了,现在一天要喂三顿,不仅家里要留出一个人专门去打猪草,草不够还要加青稞粉、苞谷粉、酒糟。我家的29头猪6天要吃掉一袋50斤的青稞粉、一袋50斤的酒糟,这就得200多元。”纯种的藏香猪架子小、生长慢,养两年也只能长到一二百斤。知事七林已经把家里的一部分猪换成了杂交品种,为的就是加快出栏,提高出肉率,还能把小猪卖给需要的乡亲。一年时间,他家的猪已经有8头长到200多斤。
过去放养生猪成本很低,现在饲料价格年年涨,每年几百元的饲料粮补助显然不够,所以当初村里在推行生猪圈养时,动员工作挺难做的。知事七林说,我们这里是保护区,任由猪把草地拱成坑坑确实不行。现在村民们慢慢接受了,村里基本看不到藏香猪在外边跑。
在村民将才家记者看到,他家的母猪刚下了一窝猪崽,10头小猪崽围在母猪旁边,嗷嗷待哺。这本是件好事,但将才却有些担忧。“去年这头母猪下了11头猪崽,结果只活了2头,今年不知道能活几头。”他告诉记者,以前放养的时候,猪都好好的,去年一圈养,不知怎么的猪崽得了病,找了兽医来看,打了几针,也没治好。“以后给猪看病的事儿,政府能不能管呢?”
毕竟是改变世代延续的饲养习惯,牧民们接受和适应还需要时间;藏香猪稳定圈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草原管护等相关制度,提高科技服务水平;要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