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危害十分严重。鸡、鸭、鹅都易感染,所以又称禽霍乱或巴氏杆菌病。
一、病原
感染水禽的主要是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禽巴氏杆菌抵抗力很低,用5%石灰乳或1%~2%漂白水溶液或3%~5%煤酚皂溶液,在数分钟内都有较好的杀灭作用;病菌在自然干燥的情况下很快死亡;在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能生存6天~10天;在死鹅体内,可生存1个月~3个月之久;高温下立即死亡。
二、流行病学
病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带有大量病菌,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和场地等,会导致健康鹅染病。饲养管理不良、长途运输、天气突变和阴雨潮湿等因素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临床症状
症状潜伏期:2小时至5天。按病程长短一般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型。最急性型常见于本病暴发的最初阶段,无明显症状,常在吃食时或吃食后突然倒地,迅速死亡。有时见母鹅死在产蛋窝内。有的晚间一切正常,吃得很饱,次日口鼻中流出白色黏液,并常有下痢,排出黄色、灰白色或淡绿色的稀粪;有时混有血丝或血块,味恶臭,发病1天~3天死亡。慢性型,多发生在本病的流行后期,病鹅日趋消瘦,贫血,腿关节肿胀和化脓,跛行,最后消瘦衰竭而死。少数病鹅即使康复,也生长迟缓。
四、剖检
最急性型病变不明显。急性型,皮肤(尤其是腹部)出现紫绀;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出血点;肝肿大,质脆,表面有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等特征性病变。胆囊多数肿大。肠道附二指肠和大肠黏膜充血和出血最严重,并有卡他性炎症。肺充血和出血。慢性型常见鼻腔和鼻窦内有多量黏性分泌物,关节肿大变形,个别可见卵巢充血。
五、防治预防
养鹅场应建立和健全严格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由外地购入的雏鹅必须加强检疫,以防疫病传播;在本病常发地区,应定期进行预防注射。目前使用的有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和禽霍乱弱毒活菌苗,但效果都不够理想,一般免疫期为5个月~6个月,保护率60%~70%。应用发病场的病料制成自家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常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发生本病时,应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扑杀病鹅和消毒等有效措施,尽快扑灭疫情。也可以用药物进行预防,建议采用恒丰强生产的浆得宁进行阶段性用药,每次用药3天,停2天后再用3天。半个月后重复用药1次。
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有:①磺胺类药物。“速服康(SD SMZ TMP)”、磺胺二甲嘧啶(SM2),按0.4%~0.5%混于饲料中喂服,或用钠盐配成0.1%~0.2%水溶液饮服,连喂3天~5天。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恶啉按0.05%~0.1%混于饲料中喂服。复方新诺明按0.02%混于饲料中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②喹诺酮类。恩诺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按每吨饲料添加100克,连用5天~7天。
③肌肉注射:如果发病急,来不及喂药,采用注射效果最好,如氨基糖苷类大力士(阿米卡星)按每公斤体重0.1ml~0.2ml,每天1次,连用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