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H7N9禽流感疫情造成的影响逐步减弱,一度跌入低谷的家禽交易逐渐恢复,禽肉蛋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然而整个家禽业受疫情的影响仍未完全消散,不少养殖户的亏损局面仍未扭转。
每当禽流感来袭,消费者“谈禽色变”,“养殖户很受伤”的局面一再上演。在重大疫情爆发时,家禽业如何才能不那么受伤?
在安徽省肥西县官亭镇金星村,养鸡专业户缪远红几天前刚刚补栏了13000多只鸡苗,冷清了三个月的鸡舍又开始热闹起来。今年四月份,受禽流感影响,缪远红低价卖掉了出栏的1万多只鸡,为避免更大的损失,他退回了已经预定的鸡苗,暂时关闭了养鸡场。缪远红说,几年前他和爱人多方筹集10万多元盖了鸡舍并购置了设备,在行情稳定的时候靠养鸡一年有近10万元的收入。然而,在禽流感面前,缪远红的致富愿景却不堪一击。像他这样的众多个体养殖户依然“靠天吃饭”,在家禽行业缺少保险的现实条件下,在风险来临时毫无抵御能力。对于安徽省金寨县古碑镇福农养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詹秀云来说,H7N9禽流感疫情尽管让她损失了10多万,但是恰恰是这个“教训”使她坚定了信心要尽快办理贷款,“下一步准备投入资金增加生鸡的屠宰和冷冻环节,这样在遇到市场价格波动的时候可以进行生鸡储备以最大幅度减少损失,提高抗风险能力。”相对于普通养殖户的亏损,安徽省肥西县一家集活禽养殖、屠宰、冷藏、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在禽流感来临时则表现得相对“淡定”。据企业负责人介绍,禽流感造成的短时间内市场需求萎缩压力被企业的“资金充裕”“冷藏储备”等优势有效化解,禽流感对企业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业内人士认为,家禽产业遭遇“生死劫”,“禽流感起、养殖户伤”的一再上演,是家禽行业配套政策、商业保险、收储制度和冷链设施等多个环节缺失叠加造成的。一方面,活禽养殖行业内部要加强协作,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基地-养殖户模式,支持养殖合作社发展,增强养殖户抵御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国家应大力鼓励发展农业保险尤其是家禽业保险,为行业发展提供安全的“缓冲带”和“助推器”,也为整个行业系上保险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