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兴业县葵阳镇依峡岭的双旺农牧有限公司养猪场,这里果树林立,气味清新,达到了清洁养殖目标。
玉林是养殖大市,规模化养殖和生产总量走在广西前列,生猪、家禽的养殖总量居全区首位。在“2014年玉林环保世纪行”活动中,清洁养殖备受关注。近年来,玉林在这方面采取的一些新做法,效果明显,为各地实施清洁养殖提供了一些经验。
1 沼液灌溉果树
双旺农牧有限公司养猪场占地面积20亩,拥有果园300亩。猪场面貌焕然一新,主要是生化处理系统和KQ复合微生物菌系统的引进。
据介绍,这两套系统共投资65万元,除了生化处理系统和KQ复合微生物菌系统,还配套建设300立方米的沼气池及日处理量80吨污水生化处理设施。
生化处理设施主要是处理猪尿液和污水,采用物化+生化处理工艺,废水通过固液沉淀分离-调节池-沉淀池-曝气氧化池-储液池,对排放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而KQ复合微生物菌系统主要是通过微生物技术处理粪污。
另外,部分污水、动物粪便、尿液等经沼气池沉淀分离形成沼液,肥力十足,可当做有机肥来灌溉植物,产生的沼气还可作为日常生活燃料等。“不仅环境变好了,用沼液灌溉果树,长出来的果实更大、更甜。”公司负责人陈春福告诉记者。
近年来,玉林市注重加强对养殖业科技治污力度,大力支持猪场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目前,仅兴业县就扶持了137个规模养殖场,共投入建设资金3222万元,改扩建猪舍5万多平方米,建设粪污处理设施1立方米,并配套铺设了排污管道,有效地减少了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2 鸡粪卖出高价
鸿光农牧公司坐落在容县一个风景优美的山谷里,这是一家大型养鸡企业,他们对清洁养殖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通过采用“干清粪法+生物发酵”、雨污分流等技术进行治理,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殖和清洁乡村相结合的新路子。
公司副总经理何旭少告诉记者:“我们鸡舍都是全封闭的,鸡粪很干燥,每天都打包清理出去,鸡舍四周水沟灌污分开,实行雨水、污水分离,做好最后一道污染防护。”
“污水处理好了,打包出去的鸡粪去哪儿了,是如何处理的?”记者不禁问道。何旭少笑了笑说:“这可不是废物,事实上是可以卖钱的‘宝贝’。”
据介绍,这些鸡粪是制作有机肥的上好原料,每天都有发酵厂前来收购。何旭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鸡场每天大约产10吨鸡粪,按照每公斤0.2元的收购价,每天能有2000元收入,1个月就达6万元,相当可观。
“我们这种养殖模式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养殖收入,真正实现了环保与养殖创收的双赢。”何旭少说。
同样是清洁养殖,容县富来康大荣牧业公司用发酵床的垫料和牲畜粪便发酵,形成有机肥料。目前,该公司的中小猪全部在发酵床饲养,每年可以生产有机肥8000吨。
该公司副总经理凃广源告诉记者,为了消耗这些有机肥,该公司还种植了一批“发财树”,这种景观树装了盆,每棵能卖260元。去年,该公司光卖“发财树”就有200多万元的收益。
今年,玉林市以这些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规模养殖户实施养殖污染减排治理,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型畜禽养殖发展道路,扶持引导养殖业向生态、环保型转变,推进清洁养殖。
3 引进肥料生产商
大规模的养殖场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治污系统,但中小规模养殖场、散养户本身资金有限,没有能力建处理设施,成为污染防治的难点。在玉林市福绵区,一个有机化肥生产企业的进驻,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该公司位于福绵区新桥镇的玉林市畜禽粪便综合处置基地,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对畜禽粪便进行集中处置,每年可处置35万吨畜禽粪便和7万吨秸秆等有机物,相当于每年可安全、有效处置规模化养殖场中90万头标猪产生的粪便,能大幅度地减少养殖粪便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该基地还带动300户以上的农户回收秸秆用于二次利用,真正实现循环农业,可使每户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相当于每年能够将42万吨有机肥反哺回50-60万亩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中。
“有机肥厂的引进,便于中小规模养殖场、散养户生产的粪便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制作和推广农民使用有机肥。这样不但减少了养殖场对水源的污染,也创新了养殖污染治理新模式,利于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福绵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业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