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肉牛产业的发展?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知名畜牧经济专家王明利。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有哪些因素制约着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
王明利:第一个是政策因素。如果国家及时出台有关肉牛业的扶持政策,肉牛产业就会较快地出现恢复性发展趋势。首先是补贴方面,一头能繁母牛大概补贴800元到1000元,将能够尽快保障肉牛业中的基础母牛群体规模不至进一步下滑;其次是土地政策和融资政策,在养牛方面,用地难和贷款难都是大问题,特别是肉牛业,圈舍建设占用土地相对较多,每头肉牛还需配备1—2亩的饲草料地,以便实施种养结合模式,这样效益才较好;另外,发展肉牛产业,一次性投资比较大,投资的回收期较长,在这种情况下,占用的资金就比较多,那么如果金融贷款方面的政策有一定的扶持,则会促进肉牛产业的发展。
第二个是市场因素。相关部门应在培育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上下功夫,也就是加强市场的监管,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越是在价格高的时候,越容易产生注水肉或者私屠乱宰等以次充好现象。根据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在市场机制出现漏洞时,劣质牛肉会将优质牛肉排挤出市场,不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企业发展,反而有利于小规模的、私屠乱宰的养殖场或企业的生存。而建立了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后,就能对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或屠宰加工企业进行有力的保护。
第三个是地方政府决策因素。不同地方发展畜牧业应当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等选择畜牧业发展的主导种群和品种。现在经常出现畜牧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情况“随大流”的现象,有些地方其实适合养殖肉牛或者说老百姓具有养殖肉牛的传统习惯,但有时就出现在当地政府政策的驱使下盲目调整结构,随意丢弃传统优势的现象,如在奶业快速兴起时,一些地方随大流将肉牛改养奶牛;在羊肉价格快速上涨时,一些地方出台“以小换大”的政策;在国家“退牧还草”政策出台后的不久,一些地方又出台了“以大换小”的政策等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肉牛业不稳定,也导致老百姓深受损失。因此,不同的地方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它的一些特色资源条件来决定这个地方是否适合发展肉牛业、肉羊业或是其他产业,产业的发展不能随地方领导的喜好或市场大流来随意频繁地调整。
中国经济时报:那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呢?
王明利:首先,要将肉牛产业的发展放在整个农业生产的大系统中考虑,不能简单地只是把肉牛肉羊业作为一个保障日常消费、供应牛肉羊肉的工具。肉牛业和肉羊业是我国整个农业生产大系统当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产业。我国近年来农业生产系统中出现的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污染严重等现象,特别是焚烧秸秆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特别头疼难以解决的大问题。为了阻止焚烧秸秆现象的发生,我国地方政府每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监管和治理,但仍然屡禁不止、很难见效,并对环境污染和正常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实际上,以前我国农业的总规模比现在还要大,特别是在种植业这一块,但以前这种现象就没怎么发生,主要还是因为以前我国肉牛肉羊业整体规模很大,它对大量的秸秆、农作物副产品都进行了有效的消化,这样就不会发生农作物秸秆的焚烧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实行秸秆直接还田,但秸秆直接还田会发生很大的副作用,腐熟不好会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如果是通过发展肉牛肉羊,秸秆经牛羊消化后,实施“过腹还田”,就能够实现整个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所以,发展牛羊产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使整个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得到良性循环。因此,政府的决策者要有这样一种更为广阔的思维观念,来重新定位肉牛和肉羊业的发展。
其次,就是要保障能繁母牛保持在一定的规模水平上。能繁母牛是肉牛业发展的基础。能繁母牛的数量大幅度减少,那么肉牛的总体规模肯定也会大幅度下滑。况且,对于肉牛而言,它的流转特别慢,一头小母牛长成能繁母牛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能繁母牛再生出犊牛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能繁母牛规模的下滑,就意味着动摇了肉牛业的基础,会对肉牛的总体规模产生很大的打击。因此,保障能繁母牛处于适度的规模,对我国持续发展肉牛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性举措。
第三,就是要实现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养牛需要有一定的自然资源,才能保障肉牛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相反,若养牛,没有耕地资源或是草地资源,发展肉牛产业会比较困难。因此,我建议,发展肉牛产业,必须要配套一定数量的草地资源或者是耕地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根据当地的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资源条件,1头肉牛需要配备1—2亩的饲草料地。
最后,就是大力推进乳肉兼用型奶牛品种的发展,以弥补肉牛业中牛源的不足。目前,我国具有较大规模的奶牛群体,其实,在奶牛业的发展过程中,奶牛产母牛或是公牛犊的概率是各占一半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奶牛中生产的公牛犊资源,为我们肉牛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牛源基础。但是,奶牛育肥产生的牛肉质量赶不上专用肉牛的牛肉质量。奶牛也有一些乳肉兼用的品种,这些品种既可以产奶,又可以产肉,且肉质也很好,比如西门塔尔牛,还有新疆的褐牛等。对于这些乳肉兼用的品种,它生产的公牛犊就是一个很好的肉牛资源,特别是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民,他们更喜欢用这种乳肉兼用型品种的牛生产的牛奶制作奶制品,或者是用本土的黄牛生产的牛奶来制作奶制品。但是本地黄牛的生产效率是比较低的,而这些乳肉兼用的品种产奶和产肉的效率都高,而且奶的品质比专用奶牛产出的更好,所以这种乳肉兼用的品种更适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民饲养,更能保障他们对民族奶制品的需求。而乳肉兼用型牛生产出的公牛犊又可以作为肉牛的资源来发展肉牛业,因此建议大力推动乳肉兼用型奶牛品种在这些地区的推广,从奶牛业来补充肉牛业中牛源的短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