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了41.2%,猪肉价格上涨58.8%,为诸多价格中上涨幅度最高。分析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供给不足则是肯定的。
这次猪肉价格高位运行数月多年少见。2007年夏天,市场权威人士预测,至次年春季价格就能明显降下来。今年春节前,南方诸省遭遇低温雪灾,致使数百万头生猪被冻死,恢复期又遭雪上加霜,无疑给猪肉市场加大了供给压力。
就生猪来说,因传统的一户一小圈、一圈两三头的方式在农村还是主流。表面看,喂猪靠剩饭,养猪为攒钱的人家虽然不多了,但传统养殖变化并不大。近年来,农村大批劳动力被吸纳到工厂,进入城市,许多年轻人挣钱靠打工,小家庭搬到城镇的已不是少数。农村家庭结构受其影响,单元变小,空壳家庭增多,后院有猪的人家大幅减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近年出现的“正大饲养模式”,把家庭养殖规模拓展开来,一户年至少养两槽猪,少则二三十头,多则上百头,效益可观。但应看到,当今农村生猪饲养方式正处在新旧过渡时期,家庭规模养殖总体来说比例仍较小。
消费市场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民变成农民工,生产者变成了农产品的消费者,长期生活在城市或工厂,对肉的消费肯定比过去要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们对消费的拉动力是巨大的。再加上全国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内需增量肯定非常大。供需两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提供的商品跟不上,拉升价格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由此而得出结论:转变养殖方式才是硬道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畜禽养殖方式,对规模养殖实行“以奖代补”。同时明确,对粮、油、生猪和奶牛生产大县,要加大奖励补助。国家为何对规模养殖奖励,很显然,就是为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中央一号文件对养殖业发展方向、激励方式都讲得清清楚楚,关键在于如何将传统养殖转变为规模养殖。这样不但可以夯实今后生猪饲养基础,还可为一大部分农民开发出可靠稳定的收入领域。我们经常讲机遇,结合当前生猪市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再瞅准新模式、新路子,大的思路自然就形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