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持纲)养猪规模达3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却能实现污染零排放,更让人敬佩的是这样的养猪场还是由当地农民所建立。既发展生猪养殖又注重农村环境保护,蓝田县支尚村旺源养殖场,被树为蓝田县生态养殖的典范。
猪肉价格的坚挺、政府扶持政策的鼓励,有效激发了农民养殖生猪的积极性。据悉,仅蓝田县安村乡一地,今年就新增存栏生猪5000头以上。农民们通过养猪大挣票子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也成为大问题,“一家养猪四邻闻臭”常常引起邻里纠纷。
而由省农业发展基金会和市、县政府支持的支尚村农民兴办的旺源养殖场,采取集中养殖、猪粪统一排放沼气池、滋生沼气,供农民使用的养殖方式,彻底解决了养猪与农村环保的矛盾。记者在即将建成的旺源养殖场看到,9个巨大的沼气池已经建起,将全部封闭储存猪粪,用于产生沼气。据悉,产生的沼气将通过储气罐、除臭、加压后,可实行罐装,不仅可满足旺源养殖场自己对能源的需求,而且可供支尚、偏白等村1000多户农民生火做饭、冬季取暖之用,沼气的残渣也成为良好的农家肥料。
规模养猪场实现污染零排放,这在我市尚为首例。其建设得到省农业发展基金会和市、县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该模式值得在全市大力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