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提纲:
一、 疫病预警
疫病形势:心理影响大于生产影响 猪价狂飚的罪魁祸首
二、 盈利周期预警:一个新的超高、超长盈利期已经到来
三、猪价预警
活猪价格:2006年11月份便进入“正红色”预警区
猪肉价格:活猪涨价及时跟进 活猪跌价并未紧跟
仔猪价格:“+黄色”
二元母猪价格:启动较晚
四、生产预警
生猪存栏指数:先降后升 母猪存栏恢复
母猪存栏指数:2007年下半年母猪存栏快速恢复
母猪补栏指数:2008年、2009年生猪存栏结构变化的源头
生猪补栏指数:仔猪远比母猪抢手
五、供求预警
供应指数:生猪存栏的增长并不意味的供应的增加
需求指数:猪价的狂飙动力主要来自于供应而非需求
六、2008年生猪市场预警及应对预案
母猪存栏变化预测
生猪存栏变化预测
生猪需求形势预测
应对预案
2007年全国生猪市场经历了历史上价格上涨速度最快、幅度最大的涨价。尤其是5月份后,全国各地活猪价格屡创新高,不仅带动养殖盈利水平不断上升,而且由于生猪短缺,导致禽蛋、禽肉、牛羊肉、蔬菜等需求增加,从而带动了整个食品体系的价格上涨,CPI指数屡创新高,给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压力,通货膨胀风险增大。
随着猪价上涨带来的影响逐步扩大,经济学界、各大媒体甚至整个社会都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养猪业。国务院、农业部、商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纷纷出台包括“补贴、保险、贷款”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养猪生产,希望通过宏观调控平抑居高不下的猪价。然而猪价仍保持高位运行,且有进一步上涨的势头。
本报告将从盈利周期、价格走势、饲料市场形势变化、政策影响、疫病情况、存栏结构变化等方面展开对2007年全国生猪市场的分析。
一、 疫病预警
疫病形势:心理影响大于生产影响 猪价狂飚的罪魁祸首
2007年国内部分地区虽仍有猪高热病发生,但其对生猪生产产生的实际影响较2006年下半年要小许多。多数月份疫病影响级别为“2”。
根据对不同时期生猪疫病的调查评估可知,2006年4月份开始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影响深远,而且疫情最为严重、对养猪生产造成的损害最为严重的时期是在2006年6月-2007年2月。最初的2006年5、6月份,疫病从江西、湖南等地向周围各省传播,2006年10月份左右传至河南、山东、河北等华北地区,随即年底传至东北。至2007年5月份,多数地区已经发生多轮疫情。疫病所过之处,生猪存栏大幅下降,养殖户/场损失惨重。
2007年5月份以来的猪价大幅飙升,其最为主要的因素就在于疫病导致大量的猪只死亡,存栏大幅下降,生猪供应近乎断档。
然而疫病所带来的直接死亡头数虽然较2006年下降许多,但其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却非常深远。不少扛过来的养殖户至今对2006年的疫情如“杯弓蛇影”一般,忌惮于疫病的“淫威”,迟迟不敢补栏。补栏的长时间低迷,导致生猪存栏持续下降,并最终引发了2007年5月份开始的猪价狂飚。
二、 盈利周期预警:一个新的超高、超长盈利期已经到来
参考图,以猪料比价、猪粮比价衡量养猪盈利水平,2007年全年养猪盈利居处于历史罕见的高度。除2、3、4月份其他9个月均处于“正红色预警区”、超高盈利。这远远超过了生猪市场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所有超高盈利时间的总和。一个新的超高、超长盈利期已经到来。
如图,2005年10月份后生猪市场进入亏损期,2006年4月份进入深度亏损,并持续4个月之久,这期间大量的散养户因无力承受亏损而淘汰、宰杀母猪,退出养猪业,这为今年猪价的大幅上涨埋下了第一个“祸根”。8月份后进入盈利期,并快速上涨。2007年1月份猪料比价以5.16打破2004年9月份创造的最高值5.06,此时已经折射出生猪存栏不足的现实。
之后随着猪价下跌、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盈利有所回落,但生猪存栏持续下降。在猪肉需求淡季的5月份,猪价开始近乎90度的直线上涨,猪料比价、猪粮比价重返超高盈利,并屡创新高,8月份达到了历史罕见的6.58和8.60,创造新的历史最高纪录。8月份后,随着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短暂回落,但入冬之后,随着需求旺季的到来,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增大。
三、猪价预警
活猪价格:2006年11月份便进入“正红色”预警区
2007年全国活猪平均价格开始大幅上涨,同时也是同比上涨幅度最大的是5-8月份。8月份达历史最高价14.27元/公斤,广东、上海等部分地区甚至达到17元/公斤。2006年11月份全国活猪平均价格便进入“正红色”预警区,早于猪料比价和猪粮比价两个月,说明猪价的上涨并未随即带动盈利的上涨,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养殖的成本。但另一方面折射出生猪存栏、供应的不足已经开始显现,提前为2007年的上涨拉响了警报。
猪肉价格:活猪涨价及时跟进 活猪跌价并未紧跟
2007年各月全国猪肉平均价格涨幅要低于活猪和仔猪价格,说明猪肉价格相对于活猪和仔猪价格要更加稳定。猪肉价格在2006年12月进入“正红色”预警区,晚于活猪价格1个月。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在2006年上半年的亏损期,活猪价格和仔猪价格分别有2个月和4个月处于“负红色”预警区,而猪肉价格则没有一个月跌进“负红色”预警区,而且仅有4个月处于“负黄色”预警区。这说明在活猪价格上涨时,猪肉价格及时跟进,而在活猪价格下跌时,猪肉价格却并未紧跟。
仔猪价格:“+黄色”
2007年各月仔猪价格的同比涨幅要远远高于活猪价格的涨幅,其中,5月份至今同比涨幅均在1倍以上,8月份接近2倍。广东、湖南、浙江、福建、湖北、河南等多个地方仔猪价格甚至涨至600元/头以上。
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去年同期行情低迷,仔猪价格过低;二、5月份开始,活猪价、盈利水平的大幅飚涨点燃了与育肥猪养殖户的补栏热情,纷纷寻求仔猪,仔猪需求过旺;三、能繁母猪存栏量和仔猪成活率均较低,导致仔猪供应紧张。
需要关注的是,全国仔猪平均价格进入“正红色”预警区的时间是2007年4月份,较活猪价格晚了近半年的时间,较盈利周期晚了3个月。这充分反映出,仔猪的补栏在2007年4月份之前仍处于低迷状态,尽管盈利已经进入超高盈利期,但补栏却未能及时跟进。据调查,原因主要来自于2006年5月份开始的高热病疫情除了重创生猪生产和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外,还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恐惧。再好的行情,一场疫病同样可以使其倾家荡产。
仔猪的补栏未能及时跟进同时影响到了母猪的补栏,而母猪是生猪生产的发动机,因此,并不难解释5月份至今猪价为何会屡创新高。5月份后,仔猪补栏开始进入积极状态并持续至今,由此可判断,母猪存栏量的低谷和“拐点”应该是在5-8月份之间。
二元母猪价格:启动较晚
母猪是生猪生产的根本,而母猪存栏量的变化首先反映在二元母猪的价格上。不难看出,尽管2006年下半年,猪价的回升带动了二元母猪价格的恢复,但2007年5月以前,多数地区仍是长期维持在1200元/头左右或以下。母猪价格真正开始上涨基本同步于仔猪价格,也是在2007年5月分前后开始启动。因此,2007年5月份开始的猪价狂飚的真正根源也就不难找到了。
四、生产预警
生猪存栏指数:先降后升 母猪存栏恢复
毫无疑问,猪价的狂飙是供求关系变化的结果,因此,业内人士普遍关注有关生猪存栏、出栏的数据。然而这些数据有时并未遵循供求决定价格的经济学规律。因此,我们通过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倒推,得出理论上的数据,然后经过市场的变化来验证、调整这些数据。
由此,参考存栏指数变化趋势图,可知,生猪存栏的最低点亦即拐点在2007年的5月份前后,低于正常水平20%以上。据调查,部分地区甚至下降50%以上。其主要原因在于,5月份以前,猪价的相对疲软,以及高热病的余威仍在,多数养殖户不敢轻易补栏。导致生猪“只出不进”,存栏持续下降。
2007年5月份后,猪价开始大幅上涨,高热病影响有所减弱,在高利润的驱使下,补栏开始。但需要关注的是,2007年5月份后的存栏增长主要是靠母猪存栏的增长来拉动的。因此,其增长幅度有限,总存栏的增长速度缓慢。预计,2007年年底,总存栏的水平仍低于2006年同期。
母猪存栏指数:2007年下半年母猪存栏快速恢复
参考图,母猪存栏的拐点亦出现在2007年5月份前后。但由于5月份开始的猪价狂飚导致价格屡创新高,以及政策的极大支持,使得养殖积极性快速增强。因此,母猪的存栏增长速度要比生猪存栏增长速度要快,幅度要大。
但由于之前母猪存栏水平历史罕见低点,因此,2007年下半年的母猪补栏仍是处于“填坑”阶段,离正常的存栏水平仍有一定距离。其主要原因在于:之前大量退出的散养户鲜有“回头”的,疫病彻底打垮了他们对养猪的信心;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利益得到保障的同时,劳动力价值快速提升,导致“养猪”与“打工”相比,吸引力明显下降;扛过来的规模养殖户对补栏较为审慎,不敢轻易大量补栏。因此尽管2007年下半年母猪存栏恢复性增长,但要想恢复至正常水平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母猪补栏指数:2008年、2009年生猪存栏结构变化的源头
母猪作为生猪生产的发动机,其补栏积极性的变化是生猪总存栏变化的源头。由图可知,2006年全年都处于“正常”以下,长期低迷、半停滞、停滞。尽管2006年下半年开始猪价迅速回升,但由于疫病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仍较低迷,并延续至2007年。
5月份开始的猪价狂飚带动了养殖户补栏积极性的提高。经过猪价一次次的创新高,养殖户看到了行情短期内难以下跌,于是在多项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母猪的补栏逐渐进入“非常积极”,并与年底进入“旺热”。
2007年下半年母猪的补栏将为判断2008年甚至2009年生猪存栏结构的变化提供重要参考。
生猪补栏指数:仔猪远比母猪抢手
生猪价格的高低首先反映在养殖盈利上,养殖户通过核算盈利的变化决定选择补栏生猪还是补栏母猪。
2006年上半年,受猪价和盈利影响,生猪补栏长期低迷。但与母猪补栏不同的是,随着2006年下半年猪价的迅速回升,但有迫于疫病的“淫威”,多数养殖户选择了周期较短的补栏仔猪,而放弃了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的补栏母猪。
因此,2007年开始,仔猪补栏便先于母猪补栏2-4个月进入“积极”、“非常积极”状态,并充分表现在仔猪价格上。由于此时母猪存栏处于历史低点,而多数养殖户仅关注短期利益,选择见效较快的补栏仔猪,不补栏母猪,导致仔猪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据调查,5月份开始,广东、浙江、福建等部分省份仔猪价格冲至600元/头的历史高位。这充分验证了我们对生猪、母猪补栏积极性以及存栏结构的变化的判断。
五、供求预警
供应指数:生猪存栏的增长并不意味的供应的增加
2007年猪价的持续飙升带动了生猪存栏、母猪存栏出现拐点,并开始逐渐回升。但生猪存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生猪供应的增加。道理很简单,生猪存栏的动力来自于母猪,而非商品猪。母猪存栏的增长传到至生猪供应的增长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
因此2007年猪价全年飘红、屡创新高,所折射出的正是生猪供应的不足,甚至可以说是严重短缺。预计5月份后的生猪供应指数在75左右,低于正常水平1/4。据调查,多数地区的供应相对于正常水平下降的幅度要远远大于25%。因此,猪价的狂飙在“情理之中”。
需求指数:猪价的狂飙动力主要来自于供应而非需求
众所周知,夏季是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种食物大量上市的季节。人们可以根据“物美价廉”的需求原则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猪肉价格高,就可以有大量的其它食品需苏替代。然而,2007年的猪价狂飚事件正是在5月份开始拉开序幕的。此时的肉类需求本来就是淡季,而且可替代的蔬菜等其它食品诸多。在此背景下猪价仍高歌猛进,屡创新高,充分说明供求缺口巨大,而且涨价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供应不足,而非需求旺盛。
参考图,2007年4月份开始猪肉需求大幅度下降,最低点低于平均水平至少10%。其主要原因除了需求淡季、替代效应外,猪肉的高价本身就可以刺激需求萎缩。8月份之后需求的回升主要来自于入秋、冬后,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下市,可供选择的食物种类下降,因此,即使猪价高,需求仍较夏季增长不少。在此背景下,供应不能快速增加的话,势必会导致猪价的再攀新高。因此,从需求的角度看,2007年的8月份不会是猪价的最高点,猪价的最高点应该在需求的最高点“春节”前后。
六、2008年生猪市场预警及应对预案
母猪存栏变化预测:
后市生猪存栏的变化形势直接受前期母猪的补栏情况影响。从补充后备母猪到母猪所产第一窝猪育肥上市,至少需要:4个月体成熟+妊娠期114天+150天出栏,共12个月的时间。因此,2008年生猪的存栏变化主要取决于2007年母猪的补栏、存栏变化情况。
根据上文对母猪、生猪补栏积极性及存栏结构变化的分析验证,母猪存栏的最低谷、拐点预计在2007年的5-8月份,最低点母猪存栏水平远低于正常水平。5月份过后,母猪补栏积极,开始快速恢复,但由于前期母猪存栏下降幅度较大,2007年年底母猪存栏虽有恢复,但若恢复至正常水平仍需一定时间。假如母猪补栏保持2007年底的势头,预计母猪存栏量将在2008年的5月份前后恢复至正常水平。
2005年5月2007年10月全国母猪存栏变化趋势指数模拟图
其原因主要有: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外出打工与养猪相比更加具有诱惑力。目前,超高盈利下仅有不到30%的散养户重新回来养猪,已经充分说明这一点。这与过去相比,补栏增加的根本动力减少了许多。二、外界投资更加理性,2005年猪价高峰时,大量的外界资本进入养猪业,但经过了2006年上半年的亏损和疫病之后,“前车之鉴”使得愿意投资养猪的外界资本减少。三、现有规模养殖户/场扩大规模较为谨慎,而散养户退出所留下的空缺恰恰需要规模养殖户/场来补,这就会使得补栏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生猪存栏变化预测:
通过母猪存栏的变化分析,既然母猪存栏的拐点在2007年的5-8月份,那么根据生产周期推算,2008年5-8月份前,生猪的供应都难以有实质性的增长。2008年下半年生猪供应将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由于母猪存栏预计2008年5月份前后才能达到正常水平,那么生猪供应的“饱和状态”预计应该在2009年初之后才会出现。
生猪需求形势预测:
由于2008年上半年生猪的供应很难有实质性的增长,那么这期间需求的变化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猪价的高低。2008年的1、2月份,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前后,猪肉的需求将达到全年的最高峰,较2007年8月份至少增加1/3,而生猪供应很难增加。届时,包括湖南、河南、湖北等主产省在内的产区将变成最大的销区,全国市场生猪供应将再次面临眼决考验。
因此,2008年1、2月份,各省“抢猪”的现象将变得普遍现象,猪价创造新的历史最高纪录的可能性在80%以上。广东部分地区活猪收购价18元/公斤的价位有可能被轻松打破。
2008年2月份春节过后,需求的回落将有效缓解生猪供应压力,猪价将开始逐渐回落。但由于2008年6月份生猪存栏难有实质增强,而多数地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并未到上市时间,因此,需求回落幅度有限。猪价仍将保持在一定的高位震荡。
2008年5、6月份前后全国各地进入夏季,大量农产品的开始上市,同时,前期的母猪补栏将在此时首次反映到生猪出栏上,供应将开始有较大的增加,猪价将保持下滑势头。
2008年9月份前后,生猪出栏的持续增加将同时迎来需求的反弹,此时供应和需求的博弈结果将继续显示为“供应”决定价格,猪价在需求旺季持续回落。
2008年年底,随着春节的临近,供应和需求的博弈将呈现胶着状态,猪价可能保持在较高价位震荡,距离均衡价位已经不远。
2009年生猪的供求形势现在预测虽然为时尚早,但根据存栏的变化分析,预计2009年第二季度,猪价有可能就接近成本线,并逐渐步入亏损。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母猪大量补栏将真正反映到2009年的生猪市场:形势不容乐观,2006年上半年的亏损在时隔2007、2008 两年多后,将再次如期而至,这同时也昭示新一轮的盈亏周期拉开了序幕。
2008年全国养猪盈利周期走势预警图
此轮盈利周期自2006年8月份开始,至2007年12月份已历经16个月,假如最高峰在2008年1月份出现,那么此半个盈利期就将17个月,由此保守估计,仅整个盈利期就有望突破30个月,2009年上半年才有可能进入亏损期。当然,随着其他成本的上涨,正常区间有可能上调,亏损在2008年底到来的可能性也存在。
应对预案
2008年生猪市场预警警报预计还将以“正红色”为主,根据“+红色”警戒区预警应对方案,普通散养户不可盲目大量补栏,后市风险较大,生产的关键点在于控制成本及疫病。广大养殖户需谨慎扩栏,随时调整存栏结构,尤其需要控制好2008年年底、2009年年初母猪的存栏数量以及发情配种。尽量避免亏损期到来前妊娠母猪、哺乳仔猪、育肥猪存栏量过大,导致亏损期间损失过重。争取亏损期间存栏结构以后备母猪、暂停配种的能繁母猪为主,这样可最大程度的降低亏损期的损失,成功渡过2009年的亏损期,迎来新一轮的盈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