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公害养殖要求 1.场地 人工开挖的池塘、河沟或自然水面均可,面积不限。要求该场背风、向阳,环境安静,周围没有工业"三废"及生活、医疗垃圾等污染源。池塘底质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2.水质 应保证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不得有异色、异臭或异味。 3.饲料 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或采集的野生小杂鱼、虾、螺、蚬等中华鳖喜食的多种饲料。如需使用配合饲料,其各项安全指标限量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其中不得添加任何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 4.药物 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强调"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限制养殖密度,推广科学混养,提倡健康养殖及生态综合防治,合理使用生物制剂或中草药等措施控制病害的发生。 二、生产操作 1.建防逃墙 池埂四周用高70厘米的石棉瓦、水泥板或铝板等材料制成,埋入土下20厘米作为防逃墙。 2.搭晒背台 在池塘向阳、安静处的池埂集沙,供鳖晒背,也可用竹子或木板制成面积为0.5平方米~1平方米的浮筏,固定在池中水面上,供鳖晒背或投饵。 3.建产卵房 在鳖池向阳的一边池埂上,每100只左右雌亲鳖修建一个1米×1米的产卵房。房高2米,内铺细沙30厘米,沙面与地面持平,并由鳖池铺设一条坡度为45度左右的斜坡至产房,便于雌鳖能顺坡爬进。 4.清塘 (1)干池清塘 排干池水,铲除表层淤泥;日晒3天~5天,在池角挖坑,每平方米用100克的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然后耙1遍池底。隔日注水1.5米~2米。 (2)河道或池塘带水清塘 水深1米时,每平方米用200克的生石灰化浆,均匀泼洒。消毒5天后药性消失,即可放鳖。 5.种草 清塘消毒后,池中栽种占池塘面积2/3的水葫芦、水浮莲、芦苇等水草。清明前投足鲜活螺蛳,它们可以成为鳖的主要饵料来源。水草和螺蛳要用每升5毫克~10毫克的漂白剂粉或每升100毫克的高锰酸钾消毒后入池。 6.选种 亲鳖必须是野生或由人工选育的非近亲繁殖的中华鳖。要求其外形完整、无伤残、无畸变,体色正常,裙边肥厚且有弹性,行动活泼、敏捷,6龄以上,体重1.2公斤~1.6公斤,体质健壮。如果准备当年上市,应选购200克左右的个体;如果准备养殖两年再上市,可选购50克左右的个体。 7.放养 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同池放养的鳖种规格悬殊不要太大,放养数量视养殖模式而定。如实行自繁自养,每亩放养亲鳖20只左右,雌雄比例为4∶1~5∶1,要求个体大小一致。也可以混养其他水产品苗种: (1)主养池塘 每亩可放养规格为200克左右的鳖种500只左右。 (2)成鱼混养 每亩放养规格为每只150克的幼鳖5只~30只。 (3)蟹池混养 每亩放养规格为每只100克~150克的幼鳖5只~15只。 8.消毒 常用消毒药物有:用浓度为每升15毫克~20毫克的高锰酸钾浸洗15分钟~20分钟;用盐度为30的盐水浸洗10分钟;用含有效碘1%、浓度为每升30毫克的聚维酮碘浸洗15分钟。使用时三者可任选其一,在木桶或船舱中配好药液,把鳖轻轻放入消毒液中,等鳖自行爬出即可。 9.投饲 混养时一般不专门投喂饲料,让其寻找摄食水域中的天然饵料;主养方式下,天然饵料不足或鳖种放养初期,需投喂人工饲料。使用的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鲜、活饲料应新鲜,保证其无污染且没有腐败变质。鲜、活饲料中,动物性饲料可用鱼、虾、螺、蚬、蚌、蚯蚓或畜禽的内脏等;植物性饲料可用新鲜的南瓜、胡萝卜、瓜果皮或青菜等。鲜、活饲料先用清水洗净后,用每升20毫克的高锰酸钾浸泡15分钟~20分钟或用盐度为50的盐水浸泡5分钟~1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后投喂。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鳖体重的1%~2%;鲜、活饲料日投喂量为鳖体重的5%~10%。当水温为18℃~20℃时,每两天投喂1次;当水温为20℃~25℃时,每天投喂1次;当水温在25℃以上时,分别在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4时各投喂1次。饲料应投喂在浮出水面的食台上。 10.日常管理 养殖期间,坚持每日巡塘。注意观察鳖的活动情况、防逃设备是否完好、水质有无变化等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要勤除杂草、残饵及污物,清扫饲料台并及时消灭敌害。注意查看水色,保持其黄绿色或茶褐色,定期加水、换水。适当用生石灰、EM菌等生物制剂,使池水pH值保持在7~7.5之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定期用浓度为每升1毫克~2毫克的漂白剂粉全池泼洒消毒,用大蒜素等药物拌饵投喂,确保幼鳖不发病,能健康生长。同时注意做好各项生产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