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14日举行的第60届API大连展会的主题是“科技创新、绿色环保——推动中国医药产业升级”,其中,创新、环保和产业升级,是当今医药界三个重要关键词,同时也是国内原料药产业的软肋。
“创新”概念由来已久,它在十七大报告中被再次提出后,变得更加炙手可热,但国内原料药产业最缺的恰恰就是创新。产能巨大的中国原料药行业,由于品种初级化、技术门槛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行业利润不尽如人意。
“环保”问题更是原料药企头上的紧箍咒。《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业已出台,并在前不久推出了正式版;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提出,“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行业的发展”。对于以化学合成、发酵这类技术为根基的原料药企业来说,环保政策的收紧,无疑令众企业处境艰难。于是,部分地区出现了药企大搬离现象——它们在不断寻找成本更低的地区以求发展。
另外,受环保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劳动力成本升高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少原料药产品价格“一路高歌”。而基于环保之上的限产,更是对价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上述问题在今年一季度有了新的转机。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08年一季度的医药工业行业运行情况表明:一季度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产量78.3万吨,增长11.7%。前两个月,医药行业实现利润94.1亿元,增长50.1%。中国医保商会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虽然一季度部分产品和部分市场的出口量减少,但出口额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VC出口平均价同比增长99.57%、扑热息痛出口平均价同比增长15.28%。
一些老品种如四环素、氯霉素等的出口均价增幅超过46%。以上数据表明,价格上涨幅度超过成本上涨幅度,将促使医药行业利润大幅提高。
趁着产业发展的利好,实现产品升级,并使利好继续,是很多原料药企的想法。而本报记者从本届展会现场了解的情况是,到目前为止,企业摆脱初级价格战与规模战的阴影尚需时日。
例如,某种热销原料药产品价格上涨,国内很快就有“价格杀手”和“产量杀手”出现。本届展会上,就有企业打出土霉素60元/公斤的巨幅广告,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土霉素的市场均价为68~70元/公斤。更令人忧虑的是,一旦国内原料药价格上涨至分界点,国际竞争对手就有可能复产,竞争无处不在;反倾销、反垄断这类贸易纠纷,也始终如影随行。
内外夹击之下,原料药产业欲实现升级,相关企业必须尽快走出初级价格战与规模战的阴影,同时加快创新(特别是品种、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并努力实现行业整合及对现有品种产业链的深化,特别是原料药的深加工、向制剂方向延伸以及尝试制剂国际化之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