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虫病是獭兔的最主要体内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全年发病、控制难度大的特点。尽管市面上多种药物均可对球虫病有抑制作用,但本病发生有增无减。尤其是去年,仅笔者诊断就有百起以上,其对养兔造成的损失排在各疾病之首。 为什么球虫病如此猖獗?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三: 耐药性严重化 目前我国各地多推崇疗效较好、添加量较少、费用最低的敌克珠利。但笔者调查发现,凡是使用该药物的兔场,在3个月内均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如果此时加大用量,甚至增加同类药物,也无济于事。比如,笔者2006年11月下旬接到沧州几个养殖户的电话,他们反映那里的幼兔发生大批死亡,其中一个规模较大的兔场每天死亡几十只,用任何药物都无效。笔者对他们5个兔场送来的一麻袋死兔剖检和化验,确诊为球虫病,而且肠道内容物中球虫卵囊的数量达到惊人的数字(镜检时每个视野上百个),是笔者从事獭兔研究25年来遇到最严重的感染病例。而事实上,这些兔场使用的是某一知名企业的商品饲料,里面添加了抗球虫药物———敌克株利,同时他们又在饮水中2倍量添加妥曲珠利。因此,当笔者说獭兔患有球虫病时,使他们大吃一惊———从来没有怀疑是球虫病。改用球净后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滥用药物 有些兔场到药店购买药物,不知何种成分,只要说明书上介绍得好听就选用,或只要价格便宜就购买,结果效果不理想。还有个别厂家推荐的抗球虫药物夸大了药物的效能,比如说用药一次可管几天,注射一次终生不再发病等,使很多兔场蒙受重大损失。 麻痹大意 一些人仍然按照以往书本上介绍的球虫病发生规律(即球虫病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防治。夏季一过,马上停药,结果发生了大批病兔死亡。根据笔者研究,獭兔球虫病呈现全年的趋势,任何季节均不可以放松对该病的预防。 小孢子皮肤真菌病必须严控 目前对我国兔业威胁最大的疾病不是兔瘟、球虫病和巴氏一波氏杆菌病等其他疾病,而是小孢子皮肤真菌病。小孢子皮肤真菌病近年呈现不断上升势头,且危害严重,兔场一旦暴发该病,几乎是灭顶之灾。2006年该病分布差不多遍布全国各地,因此,加强对小孢子皮肤真菌病的控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该病的特征是:患兔开始多发生在头部,如口、耳朵、鼻部、眼周、面部、嘴以及颈部等,皮肤出现圆形椭圆突起,继而感染肢端和腹下。患部被毛折断。脱落形成或不规则的脱毛区,表面覆盖灰白色较厚的鳞片,并发生炎性变化,初为红斑、丘疹、水泡,最后形成结痂,结痂脱后呈现小的溃疡。患兔剧痒,骚动不安,食欲降低,逐渐消瘦,最终衰竭而死,或继发感染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使病情更加恶化,最终死亡。泌乳母兔患兔,其仔兔吃奶后感染,在其口、眼睛、鼻子周围形成红褐色结痂,母兔乳头周围有同样结痂,吃奶感染后的仔兔基本不能成活。小孢子真菌病的结痂与疥癣的结痂有相似之处,但刮取病料镜检,前者有分支的菌丝及孢子,后者有治病的措施: 1.禁止从有疫情的兔场引进一只兔子(白给也不要)。2.严禁小商贩随意进入兔场收购商品兔(到处乱转,身上带病原菌)。3.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降低兔舍内的湿度。前者用治疗疥癣病药物无效,后者用药后痂皮很快脱落。4.经常检查兔群,发现患兔,不要存有任何的侥幸心理,予以治疗,应立即就地处理———焚烧或深埋,以防成为传染源。同时,环境要严格消毒,笼具用喷灯火焰喷射消毒后,产箱和饲料槽及饮水嘴等都用火焰消毒;重点兔舍全部腾空用福尔马林和pp蒸熏,地面用烧碱或0.5%的过氧乙酸消毒;对于脱落的残毛,可用火焰喷灯处理。5.大群投服灰黄霉素,400-800毫克,连用15天,停药15天再用药15天。以防止该病暴发。本病是目前惟一的獭兔与人共患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