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三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二一团设立"非公畜专项资金"以来,该团已在全团帮助了200名养殖户壮大其养殖规模,顺利实现了"公有"牲畜向"私有化"的转变。 2005年开始养牛的十连养殖户廖正江,借助团场发放的12万元"非公畜牧业专项资金",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把自己的奶牛养殖规模从50头增加到现在的120头。廖正江深有感触感触地说,如果没有团场的"非公畜牧业专项资金",自己的奶牛场就不会在短时间里壮大起来。 早在2006年初,一二一团就组织专人调查发现,在团场畜牧业发展中,凡是以"公"字挂牌的几个大牛场,尽管奶牛场管理规范、日产奶量高,但是效益却远远不如私有小奶牛场。部分公有的大型奶牛场,甚至是亏损运转。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同时不放弃畜牧业发展的计划,经过多方面调研讨论后,在2007年3月12日的五届七次职代会上,团党委向职工代表大会提交了"非公有制畜牧业专项资金"的议案,该议案决定:从2007年开始,团场不再提供畜牧业配套资金,而是每年预算两年期贷款,总金额在250-300万元的资金,作为发展团场非公有制畜牧业的专项基金,大力支持发展非公经济。 这一议案的出台,立即得到了养殖户的拥护。十八连职工郑灵杰夫妇,从2003年起就开始发展养殖业,但是受到资金的限制,他家的养猪厂每年出栏的生猪只有40多头。2006年团场扶持养殖业,她得到了一年期的2万元贴息贷款,到2007年初要还贷款本金的时候,团场又出台了"非公畜牧发展专项资金",于是她向单位打报告申请,连队根据她多年的养殖经验和诚信度,为她担保申请了2万元的专项资金,缓解了她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生产母猪也由2006年的8头增加到现在的12头。郑灵杰告诉记者,2007年,凭借团场的非公有制畜牧业专项资金,她当年的收入比上年增加了1.8万元,在2008年底还这批贷款前,她的生产母猪规模可以发展到20头,年出栏生猪可以达到400头,年收入10万元是肯定的。 一二一团场一贯以"你赚钱,我保护;你发展,我铺路"的原则指导发展非公有经济,用政策、资源、市场引导保护非公经济的发展。 2006年以来,121团在巩固非公农业的基础上,利用农八师石河子市发放的350万元无息贷款和团场配套的230万元资金,积极推动自营养殖业的发展。团场非公有畜牧业专项资金运作后,现在,全团有个体私营养殖户267户,养殖标准畜3.1万头(只),从业户年均收入3万元左右。"非公畜牧业"已经成为团场致富职工的有生力量。 据了解,一二一团非公经济占据了养殖、服务和商贸流通领域的大部分份额,从业人员目前已达3000余人,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成为职工增收创收的新渠道,也是一二一团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