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金湖县前锋镇淮武村村民韦爱良的鱼、蟹、龙虾混养塘口,每天要捕100多公斤的龙虾,收入在3000元以上。韦爱良高兴地告诉人们:今年,我的龙虾产量将达到每亩150公斤,平均每亩收入在2500元以上。今年,金湖县发展龙虾养殖2万亩,养殖规模和效益位于全市名列前茅。
金湖县三面环湖,水资源非常丰富。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为发展龙虾养殖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金湖龙虾个大、体净、丰满、鲜嫩,可谓“天生丽质”,蒜香龙虾深受消费者喜爱,尤其是以太明龙虾为代表的品牌龙虾更是有口皆碑。该县高度重视龙虾养殖,采取切实措施,强势推进龙虾产业发展。
加大扶持力度。3月初,县政府制定出台《扶持发展高效农业的政策意见》,县财政安排200万元高效农业专项资金,对新发展龙虾生态养殖连片1000亩以上的每亩奖励50元,奖励政策上不封顶,并在信贷、用地、用电等方面予以扶持,有条件的镇、村也给予龙虾养殖户适当的扶持。与此同时,该县还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其中龙虾养殖一项省农业产业化项目补助资金超过80万元。
重抓典型示范。发展龙虾养殖,重点在培育典型,关键在示范带动。因此,该县把培育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建设示范基地作为推进龙虾养殖的重要抓手,以点带面,促进发展。一是村干部带领干,为农民做出榜样。银集镇复连村村主任张荣贵带动五联组43户群众发展稻田龙虾生态养殖。他本人承包2块稻田养殖塘口,面积达20亩,全村发展700亩,预计亩平纯收入2200元。二是渔业技术人员带头干。陈桥镇渔技员林世忠发挥信息、技术等优势,承包塘口30亩养殖龙虾,在他的带动下,该镇掀起龙虾养殖热潮,仅老三河沿线就新增龙虾养殖面积1000亩。三是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做给农民看。该县围绕稻田养殖、林间沟养殖、藕田套养、池塘养殖等主要养殖模式,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
加强技术指导。一是加强技术培训。县水产主管部门以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年初邀请省、市专家,针对不同的养殖模式,在龙虾养殖重点区域举办龙虾养殖培训班。今年已培训大户1213人次。二是推行挂钩制度。县水产站人员和各相关镇渔技员与养殖大户进行挂钩捆绑,技术服务到村、到户、到塘口,实行“一包五定”的技术方案,即包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定塘口、定责任、定标准、定效益、定奖惩。三是建立会诊制度,对龙虾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县水产主管部门集中技术力量进行会诊,特殊问题及时邀请省、市技术专家,迅速予以解决。
培育市场主体。该县大力发展龙虾专业合作组织,培育龙虾营销经济人。不断增加养殖大户的经济效益。今年,该县培育龙虾专业合作组织3个以上,培育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专业合作组织1个,将金湖龙虾推向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增加农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