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是通过人工在海中投置构造物,以改善海洋环境,为鱼类等游动生物提供繁殖和生长发育的生息场所,相当于在海里“植树造林”。日前,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今年,我市新增4个人工鱼礁项目,总数达到7个。建设人工鱼礁,大力发展海珍品增养殖业已成为今后渔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建设人工鱼礁,发展海珍品增养殖业
我市地处黄渤海经济圈东端,濒临黄海,是多种经济鱼虾类洄游必经之路,大陆岸线长986公里,占全省的1/3,占全国的1/18,-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20多万公顷,非常适宜建设人工鱼礁,发展多种海珍品增养殖业。
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刘忠海介绍,我市人工鱼礁建设始于1985年,当时由省统一安排选点,在高区小石岛海域,共投入水泥礁体150个。1999年环翠区所辖褚岛被我市作为人工鱼礁区,立项申请进行人工鱼礁建设,并通过专家调查论证,于2003年获得了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复,开始逐年投放钢筋水泥礁体和报废渔船。
2005年前,我市人工鱼礁建设都属于企业自发行为,企业以发展海珍品养殖为目的,建设人工鱼礁并收获经济收益,并没有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自2005年开始,《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实施,威海西港水产有限公司和荣成市的山东高绿、寻山水产集团三家单位被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准为“山东省资源修复行动计划人工鱼礁项目单位”,并得到资金和政策支持。
经过几年人工鱼礁的建设,在礁体和礁区海底已有大叶藻、海带、裙带菜等海藻生长,礁区已形成新的生态系统,藻床已初具规模,多种鱼类已在礁区附近“安营扎寨”,海参产量也明显上升。经过潜水员观察记录发现,在水深4米至6米海域投放礁体,一年后藻类即可附着生长,形成新的生态系统,在水深10米至30米的海域投放礁体,虽然海藻附着生长情况不如浅水处明显,但鱼类和其它生物资源量显著增加。据了解,2007年在大环境非常不利和周遍生产单位海参普遍减产的情况下,西港公司一家的海参产量就比往年增加1万余公斤,增加产值200多万元。而日前,我市又新增4个人工鱼礁项目,将分别落户威海皂埠附近海域、威海双岛湾以西海域、荣成西霞口滩北海域以及荣成苏山岛附近海域。
据统计,截至去年,我市在人工鱼礁建设方面共投入15735.95万元,其中省专项资金1860万元,建区规模1156公顷,投放水泥构件26.55万方,石料134多万方,报废渔船100多艘,各类苗种2400多万(头、尾、个),收入1.5亿元。
海底人工鱼礁在摸索中成长
人工鱼礁及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工程,也是一项造福于民的事业。记者了解到,我市近几年的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随着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海区规划及海域确权工作的开展,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单位利用确权的海域开始人工造礁,进行海珍品增养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由于在增养殖规模、增养殖品种等方面没有统筹规划和安排,使得优质的海区功能没能充分发挥出来,造成资源性浪费。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虽然我市人工鱼礁建设起步较早,但近年来,与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省份政府部门大力倡导和开展渔业资源修复的劲头相比,我省已不占优势,缺乏地方性的政策支持。
西港刺参研究所副所长刘雨新说,人工鱼礁生产,尽管不是一项新兴产业,但对比传统的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毕竟起步晚,规模较小,特别对我们国家来说,更是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刘雨新说,由于缺乏经验和学习,对国外人工鱼礁的技术、材料、类型等知识了解不多,目前很多人工鱼礁建设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十分被动。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的刘忠海则举例说,一些前几年投放的报废渔船因为没有进行清污、加固和改造,如今已出现腐烂的迹象。而这些都是因为缺乏经验和学习造成的。刘忠海还指出,人工鱼礁建成投产后,加强管理非常重要,但这一步,恰恰是许多企业缺乏的。
在走过一段弯路后,我市有的人工鱼礁建设企业逐步开始意识并重视学习科学技术。刘雨新告诉记者,人工鱼礁建设属于水下隐蔽工程,看不见,摸不着,要想建设好,发挥最大效益,必须依靠科技力量。为此西港水产公司专门成立了西港水产研究所,购置了大量仪器设备。项目实施前,又将中国海洋大学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与其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他们不但把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鱼礁建设技术、建设理念引进西港,还根据西港的实际情况,设计礁体形状,确定增殖放苗的数量等,为公司几年来人工鱼礁发展和取得成效起到关键的技术指导作用。
人工鱼礁建设应因地制宜
当前,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立体综合保护与开发项目,如何把人工鱼礁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刘雨新认为,这项工作亟需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参与,亟需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他建议,作为省、市主管部门应组织人工鱼礁建设单位赴国内外参观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人工鱼礁建设应本着高效、实用、节约的原则,因地制宜从实效出发,对礁体的选型、用材不搞一刀切。同时,他建议国家应继续从政策上予以倾斜,加大人工鱼礁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在刚起步阶段,显得更为重要。
刘雨新还建议,省、市主管部门最好经常召开人工鱼礁生产的调度会、经验交流会和技术培训班,使之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把这一颇具生机的产业尽快发展起来。
刘忠海认为,首先,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的安排应本着布局合理,突出海域特点,进行重点建设,严格管理;其次项目主管部门要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跟踪监督检查,项目实施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与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向项目主管部门反馈信息制度,这样有利于实施单位加强责任心,有利于管理部门掌握项目实施动态,便于监控和指导。刘忠海说,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技术要求比较严格的工作,必须制定相应的技术操作规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以利于项目顺利进行。
荣成市海洋渔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认为,人工鱼礁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资源聚集的效果。有区域性的品种,也有洄游性的品种,有的是当年见效、有的是几年后见效、有的甚至不见效,应定期进行评定,跟踪问效,有利于修正和指导今后的工作。作为项目实施单位还要建立有关项目实施档案,包括生产设施、仪器设备、档案室、实验室、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及生产效果等。项目结束或中试必须进行验收,得出结论,对项目执行情况好的可以给予奖励,执行不好的可终止项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