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今年年底实现电站大江截流的向家坝水电站提早试验珍稀特有鱼类的实质性保护。6月22日下午,记者从宜宾市政府获悉,首批600尾长薄湫和岩原鲤等金沙江珍稀鱼苗日前投放到水电站新建的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开始试养,这将为今后大规模繁殖和保护金沙江珍稀特有鱼类提供成熟的经验和宝贵的基础数据。
位于向家坝水电站营区内的珍稀鱼类放流站于去年动工修建,近日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占地60亩。增殖放流站将主要进行金沙江、岷江下游和长江上游的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兼顾部分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及分布在长江上游干流的特有鱼类增殖放流任务。珍稀鱼类的鱼苗将放入“放流站”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待到成年期后再放养回江水中。这一增殖放流站预计可蓄养各种珍稀特有鱼类2000尾以上,年可生产5~10cm规格的各种珍稀特有鱼种60万尾~80万尾。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表示力争将这一增殖放流站打造成为中国水电开发鱼类保护的示范工程。
据了解,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已与国内有关科研单位签订了圆口铜鱼、长薄鳅、岩圆鲤等特有鱼类技术研究的合同项目,专门成立了研究团队,对长江上游珍稀鱼类水生物的生活习性、种群变化开展系统监测与研究。
向家坝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宜宾县与云南省水富县交界处,2006年11月26日开工建设,设计装机容量600万千瓦,预计2015年竣工后年发电量307.47亿千瓦时,是继三峡工程、溪洛渡水电站之后目前我国在建的综合规模第三大水电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