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一条盘山机耕路,记者驱车来到了一座名为山塘背的小山上,一路上山花浪漫,景色怡人。汽车转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正冒着嫩芽的茶树和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耳边不时传来猪叫狗吠之声,颇有几分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味道。这里便是柳城畲族镇金大地畜牧养殖场茶园基地。
建在山顶上的养猪场
说起当年为何会选在山顶上办养猪场,年近知天命之年的主人、柳城畲族镇县后村村民邢华钗笑了,“当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之前承包了一个茶园,打算发展有机茶,想起猪粪可以作为茶树的肥料,于是就开始办养猪场了。”有了想法之后,说干就干。2004年初,邢华钗和丈夫投资70多万元,建起了猪舍,买了60多头母猪和4头公猪,开始了在山顶上养猪的生活。
“那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凭着一股子的热情。”邢华钗回忆起当年养猪的艰辛,微微红了眼圈。邢华钗说,由于不懂养猪技术,母猪怀胎之后,一味地给母猪增加营养,饲料喂得很勤,母猪也养得又肥又壮。但是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母猪临产时,由于平时喂养太好,小猪仔太大,结果造成难产,死了10多头母猪,一下子损失了10多万元。
科学养殖养出金猪
痛定思痛。邢华钗开始意识到不懂技术,盲目养猪没有出路。为了摸索和尽快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她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白天料理养猪场的事务,晚上还利用休息时间潜心自学、钻研《科学养猪指南》、《猪病防治手册》等书籍,查阅有关资料,并时常向有丰富经验的养殖户学习请教,并积极参加县里、市里举办的各种养殖技术培训班。经过努力,她终于掌握了饲料配方、母猪生产繁殖、生猪常见病防治等科学养猪技术。
记者在邢华钗的养猪场看到,饲料存放室、母猪室、公猪室、后备母猪室、哺乳室、保育室、育肥室一应俱全,分类明确。“养猪可是个细致活儿,刚出生的小猪仔经不得惊吓,更不能打,要是有生人进了猪舍,猪受惊吓后会好几天不进食,生长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说起养猪,如今的邢华钗可是头头是道。邢华钗的养猪场走的是自产自繁自养的路子,从选猪种到交配到生产再到出栏,全部都在自家的养殖场内完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链。为了保证猪的品质,邢华钗和丈夫专门到义乌、龙游等地,寻找优良猪种,平时也是精心喂养。每天早晚两次定时清理猪粪、清洗猪舍,每隔三天进行一次消毒,确保猪舍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
“养猪最大的风险就是猪瘟,消毒、防疫,一样都不能少。”邢华钗告诉记者,为了防范猪瘟,她们可是做足了功夫。养殖场里的每一头猪都建有自己的“个人档案”,从出生到出栏,都要经过好几次“身体检查”并注射疫苗。从2005年开始,“猪仔存活率达到了100%,从来没有出现过病猪。”邢华钗骄傲地说。
“去年年底13头肉猪卖了4万余元,这可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邢华钗告诉记者,自去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以来,自己卖出去的肥猪每公斤价格都较高。因为养的猪品种好、出肉率高,出栏肥猪很大部分都被慕名而来的宁波、温州、义乌、永康等地的肉联厂收购。
“有了国家政策支持,干劲更足了”
经过4年的发展,如今,邢华钗的养猪场占地面积达到了3000多平方米,肉猪存栏数1200多头,总数1400多头;一年肉猪出栏数达到了2000头,产值达到了400多万元,成为了南部山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养猪场。
“国家出台了鼓励养猪的政策后,我们的干劲更足了。”谈起今后的发展,邢华钗说,下一步将要扩建产房,进一步扩大规模,再增加100多头母猪,争取达到每年肉猪出栏数翻一番。
记者在养殖场内看到,邢华钗养猪之余,还利用猪粪等肥料,投资10余万元,修建了一个沼气池。日常取暖、做饭等都是靠沼气供给。养猪产出的猪粪等肥料一方面作为茶树供肥,一方面又作为沼气池原料,达到无污染循环利用。邢华钗说,“下半年山下要修建20多户新移民住宅区,我们还要修建一个更大的沼气池,准备免费提供沼气给他们使用。我们养猪致富了,也要为社会做点好事。”
来源:武义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