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
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1949)作为动物心理学的鼻祖,联想心理学的创始人,创建了教育心理学,他与吴伟士共同研究学习联想,并设计了心理测验,为美国教育测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是一位精通行为学与心理学家的科学家。生于美国麻省一位牧师家庭。他于1895年到哈佛大学受教于詹姆斯,做小鸡走迷津实验。桑代克认为,小鸡小猫小狗都不是通过推理和观察而学会逃出迷宫的;它们之所以能够顺利逃脱,那就是不断的尝试,在不断尝试的失败中慢慢消除那些无用的行为,记住那些有助于逃脱的行为,并它们已经在这些有用的行为和行为的目标之间建立了联系。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以《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桑代克进一步提出了他的“联想法”理论,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两大学习定律:
1 效果律:他认为,无论哪一种行为会被“记住”,会与刺激建立起联系,取决于这种行为产生的效果。例如,迷宫是一个刺激,小鸡在迷宫中会作出多种行为反应,但大多数反应都不能帮助它们逃出迷宫,而另一些行为则使它们得以逃脱并得到食物。因此,小鸡就记住了这些有效的行为,将迷宫这个刺激和这些有效的行为联系起来了。以后,一进迷宫,它们就能作出有效的反应。 2练习律:他为练习次数的多少,刺激和反应之间稳固程度作出了结论。练习越多,练习越紧密,小鸡认为越清楚要采取什么行动,逃脱的速度越快;练习越少,练习就不够紧密,小鸡就越难找到出口。 桑代克曾做过许多动物学习的实验,并用以解释学习的实质与机制。其中,让饿猫逃出“问题箱”的学习是他的经典实验之一。他用木条钉成的箱子里,有一能打开门的脚踏板,当门开启后,猫即可逃出箱子,并能得到箱子外的奖赏鱼。试验一开始,饿猫进入箱子时,只是无目的地乱咬、乱撞,后来偶然碰上脚踏板,饿猫便打开箱门,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接着第二次,他再把饥饿猫关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复,最后,猫一进入箱中即能打开箱门,获得食物。
桑代克据此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对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想。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想,“心”即是一个人的联想系统。”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总结了三条学习定律:①准备律:强调学习开始前预备定势的作用;② 练习律:强调联想的应用。③ 效果律:凡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
二 我国科学家对动物心理学的贡献
将人类的七情六欲来源于动物心理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应用动物心理,加强改善畜禽饲养管理技术打下了理论基础。我国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法学家、医学家、宗教人士等都有相似的观点:人的七情六欲源自于动物性,又高于动物性。动物是纯功利的,是唯利是图的,逐利是它们的本能。动物的七情包括:喜、怒、哀、乐、惊、忧、伤;六欲包括:食欲、性欲、权欲、合群欲、竞争欲、冒险欲等。 人的欲望源自所有动物的本能;人的情,是源自高等动物的感情机制。食欲和财欲是源自动物的捕食本能;色欲和占有欲是源自动物的种群繁衍本能;权欲和富贵欲是源自动物对自身生存空间的占有本能。喜是源自动物对既得利益和将得利益的兴奋;悲则相反,是源自动物对已失利益的失落感;恐是源自动物对已得利益将遭受侵犯或伤害时的害怕;怒是源自动物已得利益遭受侵犯时的反抗;惊是源自动物对利益的患得患失的瞬间反映;忧是源自动物对利益长期持有的忧患;思是源自动物对利益长期索取的考量。 三 动物福利学的研究与应用
动物心理学,是动物行为学的基础科学,心理支配行为。动物福利学,又是动物饲养管理学的基础科学。这些都源于动物心理学和行为学。
我国将“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 )”,常常意译成“动物保健”,20世界末我国政府支持出了《动物保健》杂志,我国《畜牧法》也有动物福利相关的内容,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为“动物保健”有利于人们的保健,这是重视公众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角度来看,不仅是人类养育了动物,而动物也“养育”了人类,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1824年英国建立的防止虐待动物协会(1840年冠以皇家称号,即RSPCA),是对待动物发展史上的划时代事件。自那以后,人与动物关系基本原则受到了重视。彼得·辛格的开创性著作《动物解放》有详细的介绍。 人类对动物的关心的态度经常是不一致的、有时是矛盾的。出于有关动物福利问题的关切,目前有三门主要的基本学科:《动物福利学》、《生命伦理学》和《人类与动物关系学》等,为研究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1《动物福利学(Animal Welfare Science)》
现在已被认为是具有独立学术范围的学科,而不是附属于动物行为学或兽医学的内容。1986年英国剑桥大学兽医学院设立动物福利学教授席位;1990年爱丁堡大学开设应用动物行为学和动物福利的硕士课程;1991年学术期刊《动物福利》创刊;以及1995年首次为执业兽医师开设动物福利学、伦理学和法学等研究生课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动物福利的科学研究需要多学科方法去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和机制,同时还力图从动物的角度去评定其福利。对动物福利的确定是建立在科学和方法学的基础上,而不是只凭感觉或直觉,因此,它会带来动物福利的真正改善,而不是想象的改善。
2《生命伦理学(Bioethics)》
在评定动物在社会的地位和判断动物被使用的合理性上,毫无疑问伦理学思考起着基本的、重要的作用。尽管现在有少数人会争辩说:动物是没有思考能力、缺乏感觉的生物性“自动机器”,但关于动物的认知能力、对经历的痛苦的本性和感受程度的高度精密研究,及其与种系发生的关系,已有很多的讨论。对于对待动物的道德地位的观点差别极大,最为极端的一端是对动物的绝对统治和毫无顾忌的使用,另一端则是动物本身具有权利,因而动物应当完全解放,不受人类的过分剥夺。讨论这些问题,如动物实验、基因工程和集约化畜牧场的操作性伦理框架,需要从动物福利学、哲学及人类现实需要加以考虑。 吴常信院士提出的“鸡道主义”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3《人类与动物关系学(Anthrozoology)》
它应用多学科方法考察人类与动物关系的社会意义,包括研究饲养宠物(伴侣动物)对于人与动物的互动效应、文化的影响、人的性格特征,与其对待动物的态度,及其动物的感觉、对待方式等关系。1991年成立了“国际人类动物关系学会”,并出版了学术刊物。 1992年南安普敦(Southampton)大学成立了“人类与动物关系研究所”,荷兰亦有类似的研究所。了解动物的社会作用以及人类文化因素对待动物的影响,是认识人类与动物相互关系的重要方面。 我国云南一位学生由于热爱动物,受到国际资助到英国攻读“动物福利”硕士。
四 家养动物饲养管理原理原则
1 生态学原理
生物体,特别是家养动物与周围环境是统一的整体,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动物对新环境有一度适应或不适应的过程,适应性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可以调整的、协调的、和谐一致的,在不影响动物健康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动物的遗产特性对环境的特殊要求。例如牛、马、羊、兔是草食为主的动物,并要求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对光照、温度等没有家禽那样敏感。 2 “木桶”原理
德国化学家提出,木桶装水其容量只能按最短的木板取齐。我们要取得好的动物生产成绩,因此要将影响生产成绩的所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只能按最低因素的水平决定生产成绩。例如:影响家养动物正常生活,生产的有水、草料、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空间、卫生、防疫、环境安静、适当活动等等,都要有轻重缓急,恰当合理布置安排。否则,就以最差的因素弃取,如卫生、防疫不当,生产成绩就会以此取齐。
3 “鼠笼”原理
美国科学曾将两对老鼠放在一个小笼内,保证充足的水、料,任其繁殖,结果自生自灭,直到适合两对老鼠的生存空间,又再进行繁殖,无限往复。这说明生存空间的重要性。我们家养动物如果片面追求数量,不重视动物的生存空间问题,常常吃了隐性经济损失的大亏。 4 人与畜禽亲善原则
动物,特别是家养动物喜欢友好的表示,即在接触动物时给与和蔼的声音,温柔、缓慢的动作,动物喜爱的颜色,爱吃的草料等等,动物不会出现紧张情绪,和防卫动作。如初次在接触草食动物马、牛、羊时最好拿一把青草,以表示关爱。这样就会很快人与动物就能和睦相处。动物在心情舒畅,安稳舒适的环境里,就能促使生长、发育、生产正常,能为人类的生活需要做出贡献。例如宠物能保护主人,鸡能多长肉,多产蛋,奶牛能多产奶。
5 动物福利原则
在文明社会里,在某种意义上,动物福利就是人类福利。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应该享有生存权、一定的自由活动权、为人类奉献肉、蛋、奶的权利。西方一些国家为动物福利立了法。人们不能虐待动物,欺辱动物,残害动物。当需要屠宰时,电麻后失去知觉才放血,不能给动物带来痛苦。
6 动物行为信息反馈原则 动物时刻对周围环境发出信息,饲养管理人员要时刻收集相关信息,改进我们的饲养管理制度。例如,发现马受惊,鸡惊群,就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改善环境。又如公、母畜在繁殖季节烦躁不安,不爱吃、饮,就要考虑公母畜及时选配的问题。
7 系统工程管理原则
养殖无疑是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系统工程的管理原则,即老三论:①信息论;②决策论;③控制论。新三论:①协调论;②耗散结构论(事物发展由分散到集中);③突破论(事物发展到某一阶段必定要有新的发展,不断创新)。球型运动论:事物要快速发展,必定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立方体,由立方体的全方位转动必定是“球型”。因此,动物产业由积累资金,到融资,再到聚资(股票上市),进入球型发展时期,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才能快速发展。我国的部分动物养殖业已经具有球型发展的潜在能力。 (作者: 李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