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第一关,是控制动物疫病传播的首要措施。为切实抓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各级业务部门采取了很多工作措施和方法,也推广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力图把产地检疫工作抓好抓实,彻底控制疫病的传出和扩散,防止进入流通环节,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促进牧业发展,保障人们的消费安全。但在实际运行中,多数地方开展的不到位,没有得到落实,疫病的控制尚存很大隐患。这一问题亟待解决,但难度很大。
1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
产地检疫工作,因其工作量大、条件差、工作在基层的特点,就决定了产地检疫的难度,从而造成了产地检疫的不足和问题的存在。
1.1在产地检疫机构设置上不相适应
不论单设检疫所,还是由畜牧站负责的,人力上明显不足。单设检疫所的每个乡镇安排一名检疫员,即负责屠宰检疫、集市检疫、市场监管,还要深入到养殖农产开展产地检疫。合乡并镇后,一个乡(镇)二十几个村,二百来个组,如何能跑得过来,工作干不过来。而且又无交通工具,心有余而力不足。由畜牧站负责的,也存在人员配置不到位和工作面大的问题。
1.2报检制度落实不到位
存在检疫机构和检疫员对报检制度宣传不够,大多数养殖户不知道,更谈不上主动报检,同时养殖户也不愿接受,以减少检疫支出,检疫意识很薄弱。
1.3贩运户直接到户收购,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不执行凭产地检疫证明收购动物,收购后直接运输到交易或屠宰场所,使未经产地检疫的动物直接进入了流通环节和动物运行终端。
1.4交易、屠宰环节查证、验物工作执行的不严格
多数地方对入场(厂)动物不能严格把关,入场持证率很低,相对支持了无证经营行为。
1.5运输等经营环节监督检查不到位
由于受人员、经费和上道监督检查政策等的限制;使非法运输动物的经营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查处,造成了无产地检疫证明经营现象屡有发生。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产地检疫工作很难抓到位,产地检疫率、到位率低下,这些问题必须及时加以解决,才能开展好产地检疫,并发挥作用。
2应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开展好产地检疫工作
2.1合理布局,设立报检站点
省畜牧兽医工作总站在全省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上,对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站点提出了明确要求,其办法是"在每个行政村设立一个报检站(点),并做到六有,即有站(点),有明确的标志,有配套的仪器设施,有防护用品,有检疫人员,有必要的通讯设备"。确保就近及时检疫,解决养户报检难的实际问题。在乡镇所在地的畜牧站要设立报检站,按时值班,随到随检。这一措施确实、有效,但运作起来难度较大,主要是人员配备和经费问题,建议要从上产地检疫建设项目入手,争取尽快上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早实施,早运营,早见效。
2.2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
对无产地检疫证明的一律禁止收购、运输,禁止出产地。要坚持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无证的,及时严肃查处。
2.3严把交易、屠宰场所的检疫关口
无免疫耳标、产地检疫证明的一律禁止入场(厂)交易和屠宰,对未经免疫的,打回原产地进行补免。对无产地检疫证明的,也一律禁工正入场(厂),打回原产地,补检后方可持证入场(厂)。通过严格把关,促进产地检疫的开展。
2.4加强检疫与畜牧站的工作配合和信息沟通
各畜牧站的防疫和抓牧业发展的人员很多,并经常深入养殖户开展工作,建有畜禽发展档案,对养殖生产情况掌握的比较详细,如能配合好就能及时掌握畜禽出栏时间,掌握了这些情况,检疫人员就可及时到场检疫。
2.5进一步完善建立产地检疫制度,加强报检制度的宣传工作
要采取广播电视、宣传车、防检疫人员等直接对广大饲养户进行宣传,普及产地知识,争取配合和支持,创建产地检疫紧密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
通过上述这些综合性措施对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将会起到有利的推进作用,开创产地检疫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