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稳定地向市场供应2-2.5吨活虾,年产量超过160万斤。曾经的养鸡大户,经过5年摸索,探寻出了一套独特的生态养虾模式。在虾病频发,虾极难养的今天,张树芬的经历带有传奇色彩。
拥有1100多亩虾塘,每天供应市场活虾2-2.5吨,高峰时超过5吨,对于靠天吃饭且行情极不稳定的对虾行业来说,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张树芬绝对是虾农当中的优等生。这位曾经在广州市番禺区首屈一指的养鸡专业户,从2002年4月18日进入对虾养殖业开始,仅用了5年多时间,便成为广州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活虾市场供应量最大的养殖户。他养的虾以无公害著称,极少用药,因此其所创立的盛唐水产养殖场在业内享有盛名。每天晚上9点开始,一直到凌晨5点,一辆辆货车进出他的虾塘,成虾运往各大对虾批发市场。
1998年,张树芬开始养鸡。当时他在山头上租了1公顷的荒地辟为鸡场,饲养的麻鸡,最多时存栏达16万只。2002年,张树芬将目光瞄向了南美白对虾,当年4月便租了57亩池塘,开始了他的虾农生涯。
虽然已是当地比较知名的养鸡专业户,但在养虾方面,张树芬却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一点技术都不懂,于是整天跟在附近的老虾农后面学。后来,张树芬发现自己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误区,突破不了业内所谓的“新塘旺三年”的养殖怪圈。“环境因素决定养殖成败,传统技术含量高低所起的作用非常小。”于是,张树芬便毅然开始了自己的技术探索之路。
“养殖密度一定要控制在一定比例,每亩放4万尾苗最为适宜,成活率高。”经过几年的摸索,张树芬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养殖技术,他认为养殖密度的控制十分重要。虾苗先标粗到1000-1500头/斤规格才分塘,10天后长到150头/斤规格的时候再分塘,随后虾的长势很快,40天左右就可以长至40-50头/斤的规格,可以作为商品虾销售。“在环境恶化的时候,我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每一造虾都能保持很高的成活率。”多年的养殖怪圈终被张树芬打破,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到2006年,他的虾塘面积已经达到1100多亩,现在每天销售到市场上的活虾有2-2.5吨,年产量超过160万斤。
“光有产量不行,还需要有市场,这需要生产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张树芬多年来一直在致力于绿色品牌的打造,他养的虾在市场上以健康、绿色闻名。还在养鸡的时候,张树芬便注重健康养殖,愿意在基础建设上下功夫,舍得投入,以提高综合效益。养虾伊始,张树芬便坚持他一贯的无公害养殖方法,而那时的养殖户基本都还没有这个意识。
养虾最难防的是病害,虾一旦发病则很有可能全军覆没。而在今年虾病大规模爆发的时候,张树芬虾塘的虾成活率仍然高达九成以上,这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神丹妙药,实际上他养的虾极少用药。“虾出问题之后,其实下药去治和不下药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又何必用药去治呢?”张树芬主张对付虾病,早期的预防最为重要。为此,他在虾塘里加入多种营养素,改善藻类,添加有益细菌,保持水体的平衡,用微生态制剂而不是虾药来保护虾的健康。
“能不能生产出无公害、绿色健康的虾,和养殖方法有很大关系。”张树芬用的是“天邦”牌熟化虾料,在养殖过程中十分注重绿色养殖,他供应给市场上的活虾卖相非常好,在体色、活力、均匀度方面都优于其他虾农养出来的虾,深受市场欢迎。“我追求的不是高产,而是养殖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以及虾的健康。”现在,张树芬正在考虑进行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使这条虾不断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