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农六师新湖农场三分场自营经济科技致富户王慧琴又将几只羊卖了,收到“沉甸甸”的现金,她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说起自己的创业路,并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明星”,王慧琴说,全是计划生育协会帮的忙。
一
1984年,18岁的王慧琴只身一人从甘肃来疆。两年后,她和新湖农场三分场青年杨永礼结婚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和丈夫埋头苦干,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勤劳好强的王慧琴看着别人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而自己却十几年如一日。她想,我不比别人差,要尽快找到一条富起来的路子。2000年,新湖农场三分场党委大胆改革,把全场的公有羊只一次性卖给私人养殖。方案一出台,王慧琴的心就动了,她有着多年的养羊经验,想买回百只羊来喂养。但手中没有存款,2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呀!在夫妇俩愁眉不展时,新湖农场三分场计生协积极主动地为她申请了上级计生协“三结合”项目款5000元,同时又拿出配套资金5000元,王慧琴又自己借款1万元,买下了连队的120只大羊,从此开始走上了她的养殖致富之路。
王慧琴是个勤学好问的人,为了尽快掌握养羊的基本知识,她买了有关牛、羊养殖方面的书籍进行学习,将报刊、书籍中学来的新技术、新经验用在养殖中,有难关或不懂的地方就主动请教新湖农场三分场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饲养,第一批40只育肥羊在70多天的时间里,就使她净挣6000元。
凭着多年积累的养殖经验,王慧琴深感放养已是一种落后的养殖方式,不利于羊的生长、繁殖。2001年春,她自筹资金2.1万元,建起了300平方米的养殖暖棚,结构以砖木、塑料为主,并在棚内隔出多个小圈,实行分类圈养。此外,她让丈夫在暖棚前打了一口自流井,专供羊只饮水用,王慧琴还专程到石河子、玛纳斯等地参观取经,学习先进经验。圈养不同于放养,逢冬时,夫妇俩一夜要几次起床查看圈舍内的温度,以便产羔母羊能够顺利生产。王慧琴还每隔几日就到圈舍内打扫卫生,掀顶通风,有效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生。2001年年底,王慧琴饲养的120只母羊产羔140多只。
二
尝到养殖甜头的王慧琴干劲更足了,她要走以农养畜、以畜促农的致富新路子。当年冬春季节,大家还沉浸在休闲的娱乐之中时,王慧琴就和丈夫将畜圈里的粪便清理干净,一车一车拉到饲料田里。夏秋的收获季节,她与丈夫将自家地里或别人地里不要的秸秆拉回家中,备好了牲畜的所需饲料,形成了种植业和养殖业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势头。新湖农场三分场计生协还主动为王慧琴的养殖发展拓展空间,为她争取了47亩饲料地。到2002年底,存栏母羊达220只,种公羊40只,加上大田收入,年底王慧琴纯收入达5万余元。
庭院养殖给王慧琴一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夫妇俩一合计,先盖上了砖混结构的小康房。2002年,在喜庆的鞭炮声中,王慧琴一家三口告别了居住十几年的土坯房,搬进了漂亮的小康房,她的腰板硬了,决心也更大了,王慧琴已不满足原有的养殖规模,面对养殖业的市场潜力,她又有了新的想法。
2003年,王慧琴又参加了绿色证书班的学习,并到师里参加养殖技术培训班。她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2003年4月,一个总面积400平方米、一次可容纳300只羊的圈舍和三间砖木结构的产羔房建成了,同时,王慧琴购回了精料粉碎机一台,打草机一架,小四轮一台。根据鸡羊套养的生物链的科学养殖方法,王慧琴还购买了200只小鸡进行套养,仅此一项,就增加收入2800元。
这几年,王慧琴更换了羊只品种,买回了胡羊、萨福特等优良品种羊进行喂养,由于科学的喂养,她饲养的羊产羔率达117%,成活率达100%以上。
三
王慧琴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收入也日益增加。但她忘不了计生协多年来的关心和支持。在新湖农场三分场计生协开展的“治穷一帮一,计生一帮一”的活动中,她奋勇争先。
四连甘肃籍女职工包国萍,家庭十分贫困,靠大田种植仅能维持生活,看到许多职工靠庭院养殖致富了,她也心动了,但苦于没有资金购买牲畜而烦恼,王慧琴得知后,主动给包国萍送去了自家的20只优质母羊给她喂养,并赊给她200公斤玉米。王慧琴对她说:“今后养殖上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至于赊欠的资金等你发展起来以后再还也不迟。”王慧琴还经常到包国萍家中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养羊经验。
如今,包国萍的羊只已发展到了60多只,不但还清了账,而且生活上也有了明显改观。
目前,王慧琴规模养殖总产值在20万元。由于成绩突出,她多次被新湖农场及三分场评为“自营经济科技致富带头人”“计生协会工作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