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4~20日龄雏鹅的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传播快,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90%~100%。患病雏鹅精神委顿,食欲废绝,渗出性肠炎,严重下痢,小肠粘膜表层大片坏死脱落,与渗出物形成假膜状栓子堵塞小肠。
【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无任何前驱症状,病雏鹅突然出现衰竭,倒地,两肢乱划,咏端发绀,蹼色变暗,几小时后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和1 周龄以内雏鹅。急性型多发于1~2周龄最急性发病后的雏鹅。病初采食随采随甩,并不吃下,继而减食、拒食,嗉囊松软,饮水增多,精神委顿,离群,嗜睡。鼻孔流出浆液性(带气泡)分泌物,沽污鼻孔周围。张口呼吸,常摇头,甩鼻液,排黄白(绿)色稀粪,全身有脱水征象,死前两肢麻痹或抽搐,病程1~2天。亚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后期2 周龄以上的雏鹅。病鹅食欲不振,行动迟缓,腹泻、消瘦,生长停滞,病程3~7天。部分病雏鹅可自愈。
【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小肠急性浆液性― 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最急性型仅见小肠前段粘膜肿胀充血,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覆盖大量粘稠淡黄色粘液。急性型典型病变为小肠中、下段粘膜发炎,肠粘膜成片坏死、脱落,呈带状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管状假膜栓子或包裹在肠内容物表面,堵塞肠腔。靠近卵黄柄与回盲部肠段,见有外观异常膨大,质地坚硬,形如香肠状,栓子切面可见中心为深褐色内容物,外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和坏死物凝固形成的假膜。肠壁菲薄,内壁平整,呈淡红色或黄白色。亚急性型病雏鹅肠道栓子病变更典型。
【类症鉴别要点】
(一)鹅副粘病毒 病主要发生于15~60日龄雏鹅。其中以10~15日龄雏鹅最敏感。症状主要为排白色或黄绿色稀便,呼吸困难,流泪及鼻汁,软脚或头颈扭曲;肠粘膜有淡黄色或灰白色芝麻粒大坏死灶;除去痴后有出血性溃疡面,胰腺、心肌、脾、食管粘膜等处有芝麻粒大小、灰白色坏死灶。
(二)鹅病毒性肠炎主要发生于3~30 日龄雏鹅,10~18日龄为发病高峰期,30日龄以上几乎无死亡。主要表现为行动呆慢、嗜睡、饮欲增加,排淡黄绿色或蛋清样恶臭、混有气泡的稀便,呼吸困难,嚎端变暗。小肠后段有香肠样病变,较细,长度有10厘米以上,有1~2段栓塞。
【防制】
(一)治疗目前对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对病鹅可用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同源或异源高免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二)预防定期用琼脂扩散试验对鹅群进行检测,淘汰血清学阳性鹅。为防止经孵坊传播本病,孵坊中一切用具、设备,每次使用前务必清洗消毒,种蛋人孵前用福尔马林熏蒸,以消除蛋壳表面污染。已污染本病的孵化室,每批种蛋、孵化器、出雏器及其他用具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对种鹅和雏鹅进行免疫是防制本病的有效而经济的方法。种鹅产蛋前约15 天,用1:100 稀释鹅胚化弱毒疫苗1毫升/只,皮下或肌内注射,4个月后再次免疫。雏鹅免疫,在出雏48小时内注射1:50~100稀释鹅胚化弱毒疫苗或细胞弱毒疫苗,每只雏鹅皮下注射0 . 1 毫升,免疫7 天后,保护率达95%。已污染的雏鹅群做紧急预防,保护率达7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