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鸿兴镇明月村有一位靠发羊财而走上致富路的女能人,她就是今年39岁的张英。几年来,张英夫妻俩靠灵活的头脑和过人的胆识,闯出了一片靠育肥羊致富的新天地。 1987年张英嫁给了明月村的两定子社农民王军。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结婚之初,夫妻精心种着几亩薄田,虽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由于明月村的土地贫瘠,加上自然灾害等诸多原因,庄稼连年欠收。 为了生活,张英承担下了所有的农活和家务,王军便做起了小买卖,走乡串户的搞收购,把农民手中的皮张、鸭鹅等收上来,到镇里的收购部卖掉。虽说这种买卖在别人眼里是小打小闹,但日复一日地积累,竟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在收购过程中,也们发现,搞育肥羊来源足、投资少、见效快,被这中间的利润深深吸引的夫妻俩毅然决定搞育肥羊。 2000年冬天,夫妻俩经过深思熟虑后,大胆地拿出自己家积攒多年的1万多元钱,买了30多只架子羊,可由于自己不懂技术,育肥两个多月,饲草饲料投入不少,但羊膘长得不是太好,再加上没有及时防疫,死了6只羊,等育肥羊出售后一算帐,不但没有挣到钱,反倒赔了1000多元。头一次就遭遇失败,张英并没有退缩。她冷静分析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懂育肥技术、饲料配比和防疫的知识,造成了额外的损失,从育肥羊的售出价格来看,育肥羊的前景还是非常宽广的。 为了弥补不足,夫妻俩四处求教,无论是有养殖经验的亲朋好友,还是懂得牲畜防疫的本村兽医,只要对育肥羊有帮助,她们都虚心学习。渐渐的她们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本领,当年她们又育肥第二批羊,这回挣了2000多元,这下更坚定了夫妻俩的信心经过多次实践积累,张英在调配育肥饲料、合理搭建羊舍,适时防疫灭病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3年,省畜牧专业资深教授来明月村进行指导时,听说张英育肥羊时使用了尿素,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人们平时只知尿素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种植方面,对养殖方面的使用认知的很少,而且尿素本身带有一定的毒性,掌握不好用量就会使牲畜致病死亡,风险很大。他没想到一个农民能有胆量采用这么先进而带有极大风险的配料,而用法用量掌握得如此恰到好处,他为农民科技意识的提高和知识的正确运用而感到非常高兴。正是张英夫妻俩对科技养殖知识的有效运用,才使他的育肥羊周期缩短近10天,也使她的育肥规模逐步扩大。 掌握了育肥羊技术后,夫妻俩开始研究育肥羊市场,她们多次利用到外地学习育肥经验的机会,结识了一些客商,掌握了市场行情,使她们的育肥羊能够低买入、高卖出,到期就出栏,增加了收入。到目前为止,她们的育肥羊已销往吉林、延吉、白山、大连、北京等地,而且这些地方都有与她们联系购货的客户。 2004年元旦期间,张英通过联系,到某地出售了一批羊,羊肉每斤9元,比当地高出2元多,一张羊皮卖82元,而当地一张羊皮才60元,仅这一次,她们就比在当地多卖2.4万元。2002年,一个客商到张英这儿来收羊,看到张英家的育肥羊膘好羊壮,就想多收,可因为超出原来的收购计划自己带的钱差得太多,可把他急坏了。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只有几次生意往来的张英竟让他先把羊拉走,钱过再给,使这位客商深受感动。这位客商也没有食言,不到半个月,他不但送回了上次的欠款,还给她们带来了一宗又一宗的生意。 这么多年来,张英夫妻俩就是靠自己朴实的为人,与许多客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张英成了全村乃至全镇的富裕户、育肥羊专业户。但日渐富裕的张英夫妻俩不滞于自己富,她们要帮助大伙共同致富。 她们的想法与同样从事育肥羊产业的本村党员郑全胜不谋而合。2003年7月,她们自发组织村本13户育肥羊户成立了育肥羊协会,并投资10万元,修建了标准化育肥羊园区。2005年7月园区又投资5万元建了156平方米的种羊繁改房舍,并请来了省畜牧专业的专家来帮助她们搞羊的繁改。就是用小尾寒羊做基母,用萨福克公羊杂交。小尾寒羊体大、骨架大,但是不出肉,毛也粗。萨福克羊肉多,毛细。它们两保品种杂交,就可以兼有两种优势,使育肥羊的效益更大。 如今的明月村育肥羊协会会员已发展到30余户,明月村的村民们也都相继走上了这条发家致富的小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