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由于受原油和玉米价格上涨以及气候等因素影响,造成全球性奶源紧张,引发牛奶涨价风波。在这种形势下,北京市顺义区奶牛生产现状如何?奶农养殖效益有多大?今后如何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奶牛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更好地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生产现状 生产情况 顺义区奶业是在2000年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草食家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并经历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目前已基本步入稳定健康的发展轨道。截至今年11月底,全区奶牛总存栏13240头,比2000年增长了52%。其中成乳牛10150头,比2000年增长了53%;现有奶牛养殖小区(场)35个,养殖户310户,其中种奶牛场(大孙各庄镇雄特奶牛场)一家,种牛存栏1100头,年可提供良种胚胎4000枚;建有上海光明乳业牛奶加工企业一处,日可加工鲜奶300吨。 目前,顺义奶牛产业已具备了较好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条件,品种结构逐步优化,效益趋于平稳,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基本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奶牛场(小区)配备了现代化挤奶设备、储奶罐、运输设备,建立了完善的防疫消毒设施,拥有自己的奶站,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奶牛生产。 基本实现了品种优良化。2006年通过实施农业部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加快了全区奶牛品种改良步伐,良种奶牛比例不断增加,牛奶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形成了稳定的奶源销售网络。区内有上海光明,周边有北京三元、内蒙古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品加工企业,为全区奶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目前该区规模化奶牛场与他们签订了稳定的鲜奶供销合同。 经济效益情况 前两年奶牛生产形势不是太好。据对志杰、望加、石家营、雄特等奶牛场调查:前两年奶价偏低,最低到每千克1.45元,去年平均为每千克1.8元。按年平均单产5.8吨计算,养殖成本(每千克奶成本在1.7元-1.8元)和鲜奶收入基本持平,大部分奶农在微亏或保本情况下经营,经营好的牛场略有盈余。分析其原因:一是市场行情不景气,鲜奶供应处于饱和状态。二是还原奶冲击中国乳品市场。进口奶粉具有价低、易保存、比鲜奶加工成本低等优势,近两年我国大量进口国外奶粉,生产还原奶,对鲜奶行业造成很大冲击,对奶农的利益造成很大影响,严重挫伤了奶农养殖积极性。三是饲养成本较高。由于玉米价格一直不断上涨,使奶牛饲养成本增加,奶农效益降低。 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下半年,奶牛生产形势有所好转,奶价呈现上升趋势。由8月份的每千克2.1元一路攀升到每千克2.3元-2.4元,11月份达到每千克2.6元-2.8元,按目前奶价每千克2.6元和奶成本价每千克2.1元相比较,奶农每千克奶能挣0.5元,按平均年产5.8吨/头算,今年每头牛年效益在3000元左右。分析奶价上升原因:一是全球性奶源紧张。牛奶主产地新西兰、澳大利亚连年干旱,造成大片牧草干旱死亡,引发奶制品短缺;同时,亚洲市场奶需求量增加,引起牛奶涨价风波。二是进口奶粉价格上涨50%(原来每吨1.5万元,现在每吨3万元),进口减少,造成国内生产还原奶企业奶源短缺。三是随着饲料价格上涨,奶牛成本也随之上升。今年饲料比往年上涨了20%。主要原因是玉米同比上涨14%,豆粕(去年2.8元/千克,今年3.65元/千克)同比上涨30%,东北洋草(750元/吨)同比上涨(650元/吨)15%,仅饲料一项,使每千克鲜奶成本上升0.2元,再加上人工、运输、能源等成本的上升,现在每千克奶成本在2.1元左右。 市场销售情况 截至11月份,顺义区牛奶产量36526吨。全部销往光明、伊利、蒙牛、三元等企业。其中本区销售2万吨,占55%;销往伊利9000吨,占25%;销往三元3500吨,占10%;销往蒙牛3500吨,占10%。 存在问题 近几年,顺义区的奶牛生产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奶牛产奶量偏低。目前饲养的奶牛平均年产奶量只有5.8吨,与北京市国营奶牛场生产水平(7.5吨)差距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奶牛场(户)偏重于养殖数量的增加,忽视了奶牛质量的提高。 (二)市场风险大。由于受市场、饲料价格等因素影响,常常出现奶源短缺或过剩的情况。市场疲软时,奶卖不出去,导致奶农养殖效益低,严重挫伤了奶农的积极性。 (三)组织化程度低,加工企业与奶农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是企业间无序竞争,有的企业为增加市场份额,采取低于成本价捆绑上市(特价、搭赠、绑销)的手段扰乱市场。二是原料奶市场混乱,有些企业用奶粉加工还原奶,而国家对进口奶粉没有严格限制,影响了奶农效益。 应对措施 (一)提高鲜奶产量。要利用目前奶业形势好、效益高的有利时机,狠抓奶牛满负荷生产,提高鲜奶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一是依靠科技,发展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养殖。二是加强奶牛饲养管理水平。合理配置青贮、精饲料、优质牧草比例。三是抓好奶牛品种改良工作,提高单产水平。四是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奶牛的科技含量。五是加强奶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二)提升奶品质量。一是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养殖基地开展无公害产品认证,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努力提高高产奶牛数量。三是加强养殖环节兽药、饲料投入品的安全监管力度,同时,加强对奶站的监管力度。四是建立奶牛防疫检疫及疫病监测制度,确保牛群质量。 (三)建立加工企业与农户双赢的良好机制。一是加工企业与奶农在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要加强沟通,双方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二是对原料奶实行按质论价和优质优价的政策,保护奶农利益。三是依法规范乳品市场,搞活乳品流通。用法律规范各方行为,严防压级压价、捆绑销售的过度行为,保障奶农合法权益。 (四)加强奶牛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积极引导奶农建立自己的奶业合作社,努力培育一批实力强、规模大、技术新、品种优、竞争力强的经济合作组织。实践证明,顺义区石家营等几个奶牛合作组织,在组织奶农生产、防疫、运输、销售等方面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五)推进健康养殖,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按照科学规划和生态养殖原则,整合土地资源,引导养牛户由分散饲养向小区规模养殖转变,逐步减少散养数量。推进奶牛环保设施的建设,建设品种优良、养殖科学、管理规范、产品安全的养殖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