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生猪生产经历严峻考验。生猪价格一度大幅上涨,政府给予了大力扶持,各级农业畜牧兽医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政策得到落实,生产得到恢复。但恢复发展生猪生产仍然面临极大压力。出栏高峰尚未来到,消费旺季却已降临;饲料成本继续上升,运输压力又在加码;散养户恢复意愿不强,规模户发展制约又太多;疫病防控成效显著,防控体系并未稳固。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期间,各省畜牧部门负责同志一致认为,要快速恢复生猪生产的关键在于全面提升生猪生产调控能力,切实落实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尽快释放政策效力。 人说"猪粮安天下",实则政策安天下。稳猪保粮的责任在政府。今年国务院出台的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涉及范围之广,国家投入之多,在我国畜牧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当前的当务之急是落实。在落实的过程中完善,形成政策的连贯性、系统性、可持续性,最终形成建立国家生猪发展保障体系。今年出现的生猪生产大波动,实际上是一次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生猪生产的恢复,已经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简单的重复了。养猪业面对的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养猪业对农民和农村经济意义的变化,养猪业在城乡统筹和环境友好中的地位的变化等等,都将养猪业推上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下怎样发展生猪产业?每一个生产者,每一个管理者,每一级政府,都面临考验。考验我们的适应能力,考验我们的调控能力,考验我们的产业素质。 面对考验,每一个生猪生产的管理者都在思考,如何用宏观经济思维管理生猪产业经济,如何由经验说话转变为数字说话。实现这样的跨越与转轨,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不能等待。在今年下半年的时间里,各地积极落实中央出台的扶持生猪生产政策,同时,积极探索和完善政策体系。包括政府的产业政策体系的建立,如财政扶持的方向问题,如何由主产省、优势区、规模户,次第推进;如财政扶持的范围问题,如何由母猪保险到商品猪保险再到为农户担保的公司的补贴等等;如财政扶持的力度问题,如何对主产省、调出大县补,对粮食主产区的饲料粮补,对形成了稳定的生猪生产能力包括稳定母猪数量、稳定生产区域、稳定规模饲养场户还应该补等等。总之,一个保障体系已经上路。 新的养殖业经济环境,使农民的需求发生了转变。对于新型的养猪户来说,发展生猪生产需要贷款,需要产销价格信息,需要疫病防控,需要进入期货市场。政府要跟上去,要建立信息预警体系,要建立风险保障体系,要建立质量追溯体系,要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等等。总之,每一个人都感到迫在眉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