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渔业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益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省渔业总量不断增大,效益不断提升,素质不断增强,外向度不断扩大,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大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农产品出口的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今年全省渔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预计全年水产养殖面积将首次达到600万亩,水产品总量将首次突破200万吨,渔业产值达到195亿元;渔民人均增收525元。 坚持以提高养殖效益为目的,增强渔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性 一是实施特种水产工程。江西省渔业结构调整起步较早,1993年就提出了特种水产工程的构想,特种水产工程于199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实施,推动了特种水产养殖业的较快发展和渔业结构的调整。特种水产工程的实施,涌现出了南丰和德安县的甲鱼、万年县的珍珠、会昌县的牛蛙等一批"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特色明显的典型,较好地解决了当时从业人员对渔业结构要不要调整的思想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渔业结构调整争取了主动。二是主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发展集约化养殖。从1996年起,在沿海鳗业向内地转移的过程中,江西省渔业部门积极引导,主动服务,使鳗业在江西省成功落户。这标志着江西省集约化养殖方式开始起步,工厂化养殖的理念在水产养殖业中得以成功嫁接。三是全面启动渔业结构调整。针对常规水产品总体供过于求,价格全面下跌,特种水产品总体供给不足,养殖效益下降的严峻形势,2000年江西省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水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提出了以"调整品种结构、养殖技术结构、布局结构和搞活流通"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性意见。《意见》的实施,对加快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基本稳住了水产品价格下跌和养殖效益下降的态势。到2002年,全省特种水产品产量达到36.6万吨,占总产量的49%,比1999年提高了8.1个百分点;特种水产品产值达49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44.5%,比1999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