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藏族自治州通过推行暖棚经济、羔羊经济、草业经济、良种经济四大措施,提升了畜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北特色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赢得了"青海畜牧业看环湖,环湖畜牧业看海北"的美誉。海北以盛产大通马、西宁大白毛和毛肉兼用半细毛羊、羔羊而享誉省内外,在承载这些优良畜种的3000余万亩天然草场上,实现了传统畜牧业向季节效益型、现代高效型转变。目前,全州100%的牧户实现了定居,65%的牧户实现了冷季养羊暖棚化,63%的牧户实现了定居、围栏、棚圈、种草、饮水设施"五配套"。
海北州从2001年起把羔羊出售作为突破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加快传统畜牧业向效益畜牧业转变,推动畜牧业结构战略调整,缓解畜草矛盾,保护草原生态,提高母畜比例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2002年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进羔羊的产业化生产,5年共销售羔羊168.71万只,实现销售收入2.48亿元,羔羊出售在全州畜牧业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出售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
在草地围栏、草场改良、鼠虫害防治、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等项目的带动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草原综合治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牧场并举,防止了草场退化、沙化。同时,海北在育成"青海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品种的基础上,以实施牲畜"种子工程"为基础,着眼于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畜种、畜群结构,从2002年开始,先后安排州县财政支农资金240万元,从大通种牛场引进2000头含1/2野血牦牛种公牛进行牦牛提纯复壮,统一组织串换藏系种公羊3.5万只,开展藏系羊本品种选育。以巩固绵改成果,发展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和牛羊贩运业为主,先后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引进陶赛特、萨福克、波得代等优良品种,采取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技术,开展杂交改良。狠抓牛改工程,每年完成黄牛改良2500头以上,为培育特色产业发挥其保种繁育及旅游观光等方面的效益,成功组建了8个白牦牛核心群。
青海日报20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