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县自2002年建立生态畜牧示范场以来,采取“中心+养羊协会+农户”运作模式,建成人工草场3.6万亩,羊存栏1.5万只,带动附近631户农户参与种草养羊,养羊农户年收入最高达3万元。
“中心+养羊协会+农户”只是晴隆县创新发展机制,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的“五种运作模式”之一。自2001年实施波尔山羊科技扶贫项目以来,晴隆县坚持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相结合,运用“五种模式”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有效地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为喀斯特山区探索开发式扶贫找到了一条新路。
土地入股基地带动模式。一种是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基地生产经营,按股分成;另一种是对农户的土地评定等级后,按面积一次性给予补偿并优先培训和安排到基地管理草场羊群,根据管理效益兑现工资和奖励,实现农民得到租金、工资、奖金三项收入。
滚动发展模式,即“中心+养羊协会+农户”模式。农民在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放牧、守牧和草地管理。增加的羊群按3:7比例分成(中心占30%,农户占70%),每年结算一次。中心还把原发放后收回的基础母羊的40%转发给其他农户饲养。通过滚动发展,扩大项目对贫困户的扶持面。
集资转产模式。中心负责提供草种、种羊、配套技术服务和商品羊的销售;农户负责种草、放牧、守牧,按中心的标准管理草地。在第二年以后按3:7比例与农户进行利润分成;中心所得分成,又用于扶持其他农户。
小额信贷发展模式。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户,由中心向银行担保,为农户贷款发展种草养羊。
自我发展模式。对有一定数量的自有羊群的非贫困户,中心无偿提供春秋两季防疫疫苗,8个月更换一次种公羊,并负责商品羊的销售。
“五种”创新模式,为该县进一步做大做强草地畜牧业注入了活力。目前,全县建成33个草地畜牧业示范点,羊存栏规模达13.8万只,覆盖14个乡镇86个村5万余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181元增加到2007年的1825元,年均增长5.6%,2万多人越过温饱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