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有惊无险,加入WTO,我们的国计民生并未受到多少不利影响,说得麻木些,就像我们日常工作一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不是吗?经济照样发展,日子继续往好里过,而且奥运会还办得无与伦比。
一路闯关过来,如今我们又面临着新的关隘——根据中国签订的WTO协议,2008年,中国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行将结束,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将不能再对粮食流通领域的外资介入问题进行限制。
作为农副产品的重要侧翼,养猪业本月以来风云突变——据报道,著名国际投资银行高盛近期斥资2亿到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场。德意志银行也把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向中国,据透露,德意志银行有可能注资6000万美元,以获取国内某大型养猪场30%的股份。艾格菲是一家在美国上市、以动物营养饲料开发为主的公司。目前它已经在中国全面收购了百世腾、汇杰、禾杰等著名饲料企业,并将中国总部设在了产猪大省江西。目前,艾格菲旗下的百世腾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养猪事业部,在上海、江西、广西、福建四地全资收购了26家养猪场,年出栏可达50万头。
外资投入中国养猪业,并非今年才有的,不过无论是规模还是范围,都有天壤之别。目前国家权威部门尚未就此信息发表意见,但扣除传媒报道的可能性水分,也足以让人感觉到来势凶猛。
与狼共舞未必是坏事。很有可能,随着外资的介入,国际上先进的养殖与管理方式也不可避免地进入“猪栏”,对促进国内养猪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隐患,也是现成的,那就是中国大豆业全面失控的悲剧。我们已经有过一次食用油价格涨落的经历。老实说,这种“过山车”式的全球化体验,滋味并不好受。究其原因,是大豆市场放开仅几年,定价权已经完全旁落。此后,中国在食用油方面的调控能力一蹶不振。最有名的例子,是去年中储粮为了平抑油价,一次性抛出了食用油20万吨,不料市场波澜不惊。随后的调查显示,70%的食用油都进入了国际大粮商益海嘉里的仓库。
这算是交了学费。我们有理由相信肉价并不会像食用油那样“随行就市”。但我们宁可相信外资的逐利本性及炒作水平要高过它的社会责任感,宁可看到内资、外资或合资的养猪企业能共存共荣,形成良性竞争。那样,我们端碗吃肉时手才不会抖得厉害。
还有就是外资未必一定是灵丹妙药,不要看如今的养猪业有利可图,可是挣不到钱的、亏本的企业照样有。总体上,在农业领域,养殖业是比种植业利润空间大,但风险同样要大得多,外来和尚念不念得好这本经,还难说。余下的问题,我们可以考问自己:为什么“外来和尚”能“慧眼识珠”发现猪栏里的金矿,而我们自己的富余资金却喜欢拥挤在房地产等热门行业,我们的风投行业也似乎从未正眼打量过猪一眼吧?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回国际粮价“感冒”而中国并没打“喷嚏”。中国粮价表现平稳,老百姓也很安心。据专家所言,中国粮价目前处于国际粮价的“洼地”,只有国际粮价的四分之一。作为消费者愿意接受国家政府的强有力保障,这无疑是一出喜剧。但如果这样的现状是损害农民利益获得的,也就是说粮食价格体系也面临着新一轮的考验,除了关注政策动向与产业动态,或许我们还得有所心理准备。好在粮食事关民生福祉的基础与国家安全的根本,想必外资介入的副作用会小许多,但愿,养猪业走得能靠粮食产业近一些而不要趋向于大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