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渔业是相对传统渔业而言,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形成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这几年,湖北省在扎扎实实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进程中,水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全面增长的良好态势,尤其是2007年的形势可以总结为"九增一升一突破",即:水产品总量、水产总产值、养殖面积、名特优放养面积、无公害养殖认定面积、水产品加工能力和加工量、渔业板块规模、渔业资金投入等经济指标全面增长,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升,水产品加工区域平衡发展实现突破。湖北省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主要经验是: 一、把大力争取有利于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营造浓厚的水产发展氛围做为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前提。这几年,湖北省水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首先是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水产业发展。省政协将《关于确立政策导向,将湖北建设成为水产强省的建议》提案列为2007年全省重点督办提案之一。同时,湖北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也高度关注水产业的发展。其次是各级相继出台支持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密度和覆盖面的广度历史罕见。省委、省政府决心大力发展水产业,并把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和小龙虾发展列入今年重要工作日程,并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水产大县建设的意见,除水产板块资金外,还列出3000万元专项用于水产大县和苗种基地建设。各市县出台的支持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更是举不胜举,而且政策含金量高。 二、把发展规模渔业和特色渔业是作为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基础。有了规模才能形成特色,才能为产业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湖北省将水产板块作为建设现代渔业的基础条件,原料基地和品牌形象来谋划和发展。从2003年启动"大水产"战略以来,湖北省首先建设了鄂州和仙桃两个试点板块,在取得成功经验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建设,到今年已先后发展了33个省级板块,规模已达到82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超过200万吨,产值达到渔业总产值的70%。同时,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办法,使全省省级板块在规模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形成特色产品的批量生产,并都有自己的精品名牌产品,形成"一块一品"、"一村一品"的专业化格局。板块的聚集效应,为全省"一鱼一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明显。尤其是小龙虾、叉尾鮰、河蟹、黄鳝、武昌鱼、鲟鱼、龟鳖等,均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湖北省产业结构布局日趋合理,规模渔业的框架已经形成。 2007年,为进一步推进规模渔业的发展,湖北省又在板块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了创建水产大县活动。7月12日,湖北省长罗清泉主持召开了全省创建畜牧水产大县电视电话动员会,决定以建设畜牧水产大县为突破口,实现湖北省养殖业的跨越式发展。9月10日,又在仙桃召开了创建畜牧水产大县现场会,宣传水产大县建设的好经验,并与今年首批5个试点的水产大县签订了责任状,每个县年终考核合格,奖励100万元。目前全省已有四十多个县市申报了创建水产大县的计划,并按照《湖北省建设水产大县行动方案》和《湖北省水产大县创建标准》,各地都制定了创建的工作方案。实施大县建设,必将为湖北省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三、把发展水产产业化作为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根本途径。产业化水平的高低是渔业现代程度的标志。2003年以前,湖北省水产品加工量不足8万吨,出口水产品不足2000万美元。加工业的落后导致湖北省水产产业化发展起色不大。这几年,通过全省上下各方面的努力,通过把促进水产品加工和扩大水产品外向型,作为湖北省水产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加以扶持和培育,使水产品加工开始了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工科技含量显著增加,水产品加工和出口呈跨越式发展。仅2007年全省新建加工能力在50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达10家,全省加工能力新增加13万吨,达到63万吨,加工能力大幅提高。同时,出口创汇能力显著增强。随着湖北省水产养殖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湖北省水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份额迅速增加,出口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形成了以小龙虾和斑点叉尾鱼回两大品种为主导,黄鳝、河蟹、泥鳅、龟鳖等鲜活水产品为补充的强劲出口势头。今年全省水产品出口有望超过4万吨,同去年相比增加50%,出口创汇有望达到2.5亿美元以上。目前,湖北省水产加工业仍在快速发展,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建的几个大项目如梁子湖水产品有限公司的多肽蛋白(剂)粉加工项目、鄂州正源氨基酸提取项目、汉川博安生物制品公司的鱼蛋白生产项目、东西湖鱼奶、天峡水产品加工厂等都在加速建设。 品牌发展能直接反应产业化发展的水平。湖北省水产品牌建设一直滞后于水产业的发展。这几年在抓规模渔业和板块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品牌渔业建设。一方面鼓励武昌鱼、清江鱼、德炎水产、梁子湖、外婆家、天峡、刁汊湖、多福等品牌进行整合,实施强强联合。另一方面是在现有已形成规模的知名品牌上发展大品种渔业,创建大品牌。目前"湖北龙虾"、"清江鱼"德炎水产","武昌鱼"等均在市场上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另外,这两年湖北还开始着手研究和挖掘笔架鱼肚、桐梓湖黄鳝、茅山大闸蟹等地方名品。 四、把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生命。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实施渔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容和目的,也是实现渔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是现代渔业的生命线。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将为全社会广泛关注。一方面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采取电视、报刊及专题宣讲等形式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另一方面要求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切实依法履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职责,加强生产环节特别是养殖投入品的监管。先后在全省建成或在建了30个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使渔业病害的监控和防治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湖北省坚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渔业生产记录、养殖用药记录、产品销售记录以及产品标签制度,建立产品溯源制,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并从2004年开始在多个重点养殖区域开展养殖用药试点。每年都要不定期安排对重点出口基地、重点品种进行抽样检测,开展水产投入品专项执法检查,严打违禁药物和饲料的使用,有效地保证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五、把加强资源养护是作为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保障。水产资源是渔业的立业之本,发展之源。没有资源和资源丧失功能,发展现代渔业就会成为一名空话。近年来,尤其是2006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后,湖北省按照渔业发展"由养殖型渔业向生态渔业和有机渔业转变"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生态渔业建设,实现渔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促进。一是因地制宜制定养殖规划。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通知》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意见的通知》的精神,湖北省切实开展了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编制和养殖证的发证工作。成立了全省实施养殖证制度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启动了《湖北省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编制工作。在全省范围严格实施了渔业捕捞许可制度,全面推行捕捞许可证签发人制度,实行权责挂钩,并切实控制捕捞强度和渔船数量。二是全方位开展大水面整治。湖北省在扎扎实实抓好以长江、汉江为重点的禁渔期制度实施的同时,在大江、大河、大湖、大库推行禁渔期制度。近两年,湖北省又在全省所有湖泊开展逐步取缔过度围拦行动,先后拆除了洪湖、梁子湖等重要湖泊的围栏养殖。同时,坚持杜绝大水面养殖中对生态环境有明显危害和影响的养殖模式和方式。并与湖北省环保局联合发文要求在一些重要水域开展禁养、限养珍珠行动,明令禁止在水库等饮用水水域投肥养殖。三是加强了对涉渔工程的监管。近几年,全省各级渔业部门加强了涉渔工程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评估工作,主动参与各类工程建设的环评,对有破坏性的涉渔工程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及时提出补偿和修复方案,并监督相关单位落实,确保了省内重要渔业水域受环境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四是加大了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力度。目前,湖北省有两个国家级白鳍豚保护区,一个中华鲟、两个大鲵省级保护区,我们在不断加大其保护力度。今年湖北省着手编制湖北省保护区建设规划,并争取省政府印发了理顺两个白暨豚保护区管理体制问题的会议纪要,将两个国家级保护区收归省级渔业主管部门直管,开创国家级水生动物保护区管理的新局面。五是广泛开展增殖放流。自农业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04年长江珍稀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行动"在武汉隆重举行以来,湖北省对大江、大河、大湖、大库的增殖放流力度逐年加大,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许可,修复资源,维护生态,造福于民。各级水产部门都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执行资源增殖放流的有关规定,对放流的苗种规格数量均实行招标和公证。同时,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和吸纳全社会力量参与增殖放流活动,改变了过去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一家放流的单一局面。 六、把做好科技服务作为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支撑。渔业科技就是渔业的生产力。近年,我们在全省范围主推了8个品种、8项技术、8项标准,做到了关键技术到户,实用技术到人。2006年以来,每年重点培植2万户示范户,以提高示范户的科技水平和带动辐射能力,达到了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区,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多年来,省市县各级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抓好科技培训工作,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来提高渔民素质和科技水平,效果十分显著。从2005年开始,湖北在全省实施了乡镇综合配套服务改革,我们抓住这一改革机遇,积极主动工作,在全省落实和完善了乡镇水产服务工作,建立了"以钱养事"的服务新机制,目前绝大多数乡镇水产技术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同时,还大力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引进社会化服务,使乡镇水产服务形成公益为主、多种类型、多种结构、功能完善的新型服务网络。今年以来,湖北省水产局又针对个别地方水产技术服务在基层难以落实的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和调研,并向省政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尽最大努力充实与水产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乡镇水产基层服务队伍,保障水产公益性服务事业的正常有序开展。 苗种质量是提高水产质量,也是现代渔业的支撑点之一,近年来,在鼓励有关地方采取市场经济的办法建设苗种基地的同时,湖北省以国家级原良种场为重点,对各级原良种场进行了一系列清理整顿,并全面实行了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不合格的的苗种场进行了多轮整改,同时也取缔了部分丧失功能的苗种场,确保了苗种生产质量和生产需求。同时,编制完成了《湖北省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并被纳入了立法计划。2007年,湖北省又拿出400万元扶持苗种生产,鼓励国家级和省级原良种场改扩建,并优先扶持小龙虾等市场急需的、缺口大的苗种基地建设。目前正在在积极做好湖北省特色品种原良种场建设规划申报,并争取专项资金,以解决后期品种储备、改良和新品种的引进培育,满足水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纵观湖北省近些年水产业的发展,总体形势令人鼓舞和振奋,但在产业快速发展和有益于水产业发展内外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诸如渔业生态环境污染、渔政执法体系不健全、渔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今后一段时期,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生态文明,突出质量效益,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继续大力推进"大水产"战略,继续大力推进平安和谐渔业建设,继续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尽快实现由水产大省向水产强省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