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构建滇池土著水生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滇池淡水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项目”系统进化与生物地理鱼类学科研究组经过5年科技攻关,在世界上首次人工繁育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滇池特有珍稀名贵鱼类——金线鲃。目前,人工繁育的滇池金线鲃已达10万余尾。
在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珍稀特有鱼类保育研究基地”里,成千上万尾金线鲃鱼苗在水池中自由游弋,它们全身披鳞,呈覆瓦状,游动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近30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盲目引种,水质恶化,过度捕捞等原因,80%的滇池土著鱼类濒临灭绝。作为滇池特有鱼类的金线鲃在滇池水域也难觅踪迹,仅少量存在于滇池周边未受污染的溪流及龙潭中。
2003年起,以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研究专家杨君兴研究员、崔桂华高级工程师等组成的鱼类学科研究组,从嵩明白邑黑龙潭引种滇池金线鲃200尾,开始进行人工驯养。研究组对金线鲃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移植孵化、仔鱼培育等关键环节作了大量研究,攻克了金线鲃饲养、催产、孵化等技术难关,于今年成功繁育出金线鲃二代仔鱼10万余尾。同时,研究组还开展了金线鲃重新引入滇池湖体实验,陆续投放5000余尾到晋宁下梁王和昆明白渔口两个项目区。实验结果显示:人工繁育的金线鲃对滇池水质适应性较好,在不投放饵料的情况下,周年成活率达90%以上。这意味着昔日的珍稀土著名鱼种有望重现滇池,对于构建以“花(海菜花)—鱼(滇池金线鲃)—蚌(土著无齿蚌)”为代表的滇池土著水生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实现滇池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可持续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