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养殖户圈里的羊刚长到35公斤,就有经纪人来买羊了。六月份本不是卖羊的时候———因为当地的屠宰场绝大部分是9月份才开始生产,所以往年当地的羊羔在这个时候还在处在生长期。经纪人六月份就来抓羊,让卖羊的牧民比以往卖出了高价钱。
克什克腾旗有天然草牧场2700万亩,年出栏羊110万只。但因为养殖区域分散,消息不灵通,品种繁杂,农牧民养羊的收入一直不高,一只羊的效益就是四五十元钱。曹国利是当地的经纪人,自己也养羊。就在他为养羊利润薄而发愁的时候,当地农牧业局推广一种杂交的肉毛兼用羊,曹国利就引进了40只,和其他品种的羊放在一起试养了一年。一年后,本地羊没肉,又不能长毛,出肉率达到30%到35%左右;而杂交改良之后的羊,个子大,长得还特别快,出肉率能达到50%左右。到6月份,杂交羊就长到35公斤,正好能在这个羊出栏量少的时候,以较高的价钱卖到外地去。2005年,曹国利全部换成了肉毛兼用羊。同村人也想让他帮忙进羊,把羊养大了再通过他销售。这让曹国利有了联合养殖户养羊、卖羊的想法。当年年底,曹国利和朋友们成立了养殖协会。
养殖户李金义过去养山羊,因为效益差,家里就没攒下多少钱;他想换羊,资金却是大问题。曹国利知道像这种情况的养殖户不在少数,自己如先垫付资金给农牧民换羊,一年就能把钱还回来;卖一只羊能挣10多元钱,自己非但不受损失,还也稳定了一部分货源。于是曹国利先垫钱给李金义换了羊,说好等李金义把羊养大后通过他销售,赚了钱再还钱。李金义买了30多只基础羊,花了不到2万元钱,主要还是曹国利掏钱。此后曹国利腾出了60万元,准备换更多的羊。可并不是所有养殖户都认他的账。赵洪贵养了半辈子羊了,只进了5只羊试着养起来,该卖的时候,和老赵同村的所有养殖户都把养大的羊送回了协会,却唯独缺了老赵的羊。原来,赵洪贵在家门口卖给了小贩子;他是为图省事,可等到别人卖完了羊回来,老赵又后悔———“我卖给小贩子,一只羊就少挣了40元钱!”
协会有专门的经纪人,销路广,销量大,收购上来的活羊可以直接拉到河北的屠宰场去,羊毛则大部分销往山东,中间省去很多环节,让养殖户卖羊的价有所提高。老赵从中看出了名堂,在2006年又进了30多只肉毛兼用羊。现在,克什克腾旗的110万只羊中,有90%以上的羊已经改良成了肉毛兼用羊,销售的时间也从原来的3个月拉长到了6个月。克什克腾旗农牧民养羊的年产值现在达到了4.4亿元;曹国利也赚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