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4日讯 23日,记者采访相关人士获悉,目前黑龙江省绒山羊的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虽然今年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草原保护,但依然存在绒山羊啃噬草原的现象。而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绒山羊的经济前景好,目前仍有部分县市纷纷要求大量饲养绒山羊。
绒山羊依旧啃噬草原
“今年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草原保护,草势比往年好。”23日,省畜牧兽医局草原处处长张毅力对记者说。
今年3月,记者踏访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时,看到了三江平原遭到绒山羊的破坏,有些地区露出成片的黑土;松嫩平原虽然禁牧,但仍然存在牛羊满坡,甚至国家级沙漠治理示范区也能看到绒山羊啃噬草地的现象。
记者询问:如今已经过去半年时间,这些地区的情况是得到改观、还是依旧遭到破坏?张毅力说,草原不像庄稼,春天种植,到秋后就能收粮食,半年的时间根本看不出明显效果,要经过几年的养生期才能有变化,而且涉及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
对于是否还存在绒山羊啃噬草原的现象,张毅力说,目前没有法律规定禁止饲养绒山羊,而且舍饲圈养投入成本高,农民不执行,大量饲养绒山羊的地区就只能散养吃草,三江平原存在这个现象,松嫩平原虽然全面禁牧,但不加强保护,也会遭到绒山羊的啃噬。
黑龙江省付出巨大环境代价
记者从省畜牧兽医局了解到,截至去年年末,我省绒山羊存栏总量近200万只,草原面积为6500万亩。“按照这个数字,如果一只绒山羊消耗的草地资源折算为7亩,那么仅我省近200万只绒山羊就消耗掉近1400万亩的草地,也就是说,我省有近四分之一的草地将因为饲养绒山羊而面临荒漠化的危险。”东北农业大学崔国文教授说。
据了解,我省没有一家地产羊绒企业,饲养得出的羊绒全部供给省外加工企业。省内一位专家说,绒山羊的大量养殖并不能给黑龙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我省尚未形成完整的绒山羊产业化链条。省内的养殖户只能获得卖羊绒的一些“甜头”,大部分利润由羊绒加工企业和销售行业获得,其所带来的税收也被企业所在地政府收入囊中,而供绒山羊吃喝并为此付出巨大环境代价的黑龙江最终只换来了资源赤字和环境恶化。
大规模饲养只为短期利益
既然我省尚未形成绒山羊产业化链条,那么,是什么原因驱使我省不少县市的养殖户纷纷饲养绒山羊呢?
记者了解到,目前因为草地资源急剧减少,使得绒山羊的饲养十分困难,因此水涨船高,羊绒的收购价格也节节攀升,我省绒山羊的养殖户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有的县市也纷纷推广饲养绒山羊。“目前,养一只绒山羊每年能给养殖户带来300~500元的收入。”省畜牧兽医局一位人士说。
饲养绒山羊,既能增加收入,也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当地政府也能有政绩。采访中,省畜牧兽医局一位人士说,他到我省某地调研,当地政府为了政绩和发展地方经济,提出发展80万~100万只绒山羊的计划,后来被他给否定了。
“目前,我省仍有部分县市纷纷要求得到政府的支持,计划把绒山羊作为重点产业来抓,而且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明确表示支持和鼓励。”省内一位专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