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办冲村的集体鱼塘发包竞标仪式在村委会的主持下举行。
村民唐未强(化名)一早就来到村委会,发现主席台上围了七八个村里的闲散人员,他们正得意洋洋地抽着烟。
等到可容纳近百人的会议室基本座无虚席了,村委会干部通知村民:今年要发包的1600亩鱼塘分成若干组,底价是每年每亩430元,出价高者获得承包资格。
9点整,第一组鱼塘竞标正式开始。有位村民把一张2万元的押金条放在桌上说:“我要!”一分钟不到,村干部便让他在一张纸上签了字。这组塘目前就是他租的,这次是续租,竞标只是走个过场。
竞标结束时,只有一户人家自动放弃了续租鱼塘,还有几组鱼塘更改了主人,其他70多户村民都比较“顺利”地续租。整个竞标过程像一潭死水,平静得激不起一滴水花。
唐未强也以430元的底价续租了十几亩鱼塘。
死水之下,潜流暗涌。半个月来,许多村民都生活在恐惧和愤怒之中,因为中标之后,“有人要来收钱了”。
10万元保护费落袋
9月28日,村委会在公共场所张贴了《招标通知》,告知今年集体鱼塘的招标方案:底价为一年430元/亩,承包期为4年,押金为2万元一组,竞标者必须于10月14日前把押金交到村委会。
其时,村里一伙闲散人员嗅到了钞票的味道,便凑在一起,商量出另一套方案:向竞标者收取每亩100元的“保护费”。
这伙人到村民家里放话:“每亩只要交100元,保证你以底价中标,摊到4年的承包期,相当于一年455元/亩,够便宜!否则的话,就在竞标仪式上‘顶’你。”
村民都知道,“顶”的意思就是抬价。
去年,该村有100多亩鱼塘发包,不交“保护费”的村民被迫将竞标价格从430元抬到了680元,超出底价整整250元。
花钱消灾是大部分村民的想法。“如果不交钱,谁知道这伙人会不会干出什么更出格的事情?”唐未强愤愤地说。
于是,大家都口头答应中标后交每亩100元的“保护费”。
10月15日下午,竞标一结束,这伙在当地被称为“黑社会”的人便逐家逐户收钱;除有钱有势者外,八成中标村民都交了“保护费”。
1600亩鱼塘,每亩100元,保守估计,村民交了10万元“保护费”。
愿交保护费而不得
10月17日早上,南方农村报记者来到办冲村的早餐档。不少村民都在议论此事,但当被问及具体金额,大家都讳莫如深,并警惕地打量着记者。
唐未强说,村民都怕报复,因为那帮“黑社会”几乎控制了鱼塘,“想让谁出局就让谁出局”。十几亩鱼塘交1000多块钱,换4年的清净,“值”!
投标当天,有位承包者之前已答应交“保护费”,并得到那伙人信誓旦旦的保证:只要交钱,保证中标。他便把押金单交给他们代为投标。
结果,过了不到一个小时,那伙人把押金条退回给他,说是“没投上标”。
他赶紧去打听,原来他那组鱼塘在接受竞标时,那伙人根本就没有代他递上押金条,而是帮别人成功投标,租金为一年430元/亩。
在发现自己被那伙人“耍了”后,他捶胸顿足,“4年后我坚决不交钱,顶到600块(每亩)也要跟他们拼。”从明年起,他承包的鱼塘将要换个主人,4年内他已不可能在村里养鱼了。
记者走访了邻近几个村委会,发现办冲村的“保护费”算是比较低的!
冲口村的鱼塘“保护费”已经涨到了一年30元/亩,承包期为6年,即一亩鱼塘必须交180元“保护费”,收费者是冲口村的闲散人员。
八倾村村民担心本村的闲散人员也效仿收费,到时村里将“不得安宁”。
频繁调地遭人渔利
“这都是承包期太短的后果,给这些‘黑社会’有敲诈村民的机会。”唐未强一语道破玄机。
据了解,早在1979年分田到户时,办冲村的所有土地都被分掉了,人均耕地大约一亩半。当时的生产队约定,考虑到人口增减等因素,每三年要重新分一次田,这个规矩一直持续到今天。
1981年,生产队动员村民对几百亩甘蔗地和低产田进行整治,开发成鱼塘,剩下的耕地分到户后,人均只有一亩出头。当时除了农业税外,养鱼还要交每年每亩70元的特产税,因此村民开塘养鱼的热情并不高。
1984年,生产队再次号召村民领塘养鱼:零租金,租期10年,到期后鱼塘归还生产队。然而,就在这个决定实施后不久,生产队被合并,所有资产交由大队统一管理。
转眼10年过去了,当时的办冲管理区决定利用靠近海岸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又挖了1000多亩鱼塘,只给每人留了三分田作为“口粮田”。这次鱼塘的承包期是6年。
到了2000年,办冲村委会再挖了近200亩鱼塘;其时,办冲的鱼塘面积已经达到近2000亩。到期的鱼塘再次发包,承包期为3年。
2003年,由于当时鱼价较低,有些鱼塘被外村人承包。每亩鱼塘一年的租金为250元,承包期为5年。
今年正好有1600亩鱼塘到期,结果发生了闲散人员敲诈村民的事情。
“这些鱼塘本来就是村民自己的,现在却要我们花钱租回来。”唐未强直斥村委会的“荒唐”行径,如果村民的承包经营期能长一点,“黑社会”就没什么机会从中渔利了。三年一分田的后果,就是农民承包的土地不断被收归集体,耕地陆续变为鱼塘,现在每位村民只有不足两分半的耕地。
而冲口村村民几乎没了“口粮田”,只能租塘养鱼,一旦不能续租,那么“吃饭就会成为问题”。
“在白蕉,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根本得不到保障,这违反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唐未强对中央的新政策寄予厚望。
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记者就办冲村的鱼塘发包问题致电该村支书何伟良,他说,三年分一次田的政策是上世纪80年代延续下来的,包括嫁入办冲的村民也能分到田。现在办冲有700亩耕地,要分给2500人,人均也就三分地,属于“口粮田”。“其实三年一分田也有好处,适应人口的变化,刚好和村委会换届同步”。
至于1900多亩鱼塘的发包期,是通过村“两委”讨论和村民代表开会决定的,一次性付款的可以承包3—4年,分期付款的可以承包6年,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
这次鱼塘发包是否有闲散人员对村民进行敲诈?何伟良很坚决地回答:“没听过!”
南方农村报记者到白蕉镇委了解情况,一位何姓党委委员称“没有接到过农民的举报”,现在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如有证据表明闲散人员确实敲诈了农民,必将“严厉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