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江苏省丹阳市皇塘镇大庄村农民邱兆庆的稻鸭共作基地上格外热闹,常州、金坛等地的一批客商陆续来到他的田头订购无公害肉鸭,截至目前,他稻鸭共作基地饲养的50余亩无公害肉鸭已全部销售一空。谈起今年的稻鸭共作生产情况,邱兆庆说,按一亩“稻鸭共作”水稻平均养40只肉鸭、每500克销售价格8.5元计,今年他家仅无公害肉鸭销售收入就达4万多元,而且“稻鸭共作”的水稻长势较好,现已进入灌浆期。
经过多年的不断示范和推广,稻鸭共作这一引智技术已在丹阳得到成功运用。不仅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而且因为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而降低了农本,其所产的无公害鸭子和绿色稻米深得消费者青睐,特别是这一品牌大米已打入南京、上海等地市场,今年该市稻鸭共作已发展到近2万亩。为打造生态农业的品牌,丹阳市积极创新与推广各项配套技术,并对实施稻鸭共作的农户给予鸭苗补贴和包装等服务,基地种植的水稻则全部推广以W3668、软玉2号等为主的优质稻米品种。
延陵镇西洲村农民谢桐州是丹阳市稻鸭共作技术的带头人,他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建立稻鸭共作稻米基地1200多亩,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其中每亩有机稻米较常规水稻能增收500元左右。随着金秋水稻的陆续抽穗,这些完成田间“使命”的肉鸭被赶上了岸,开始进入市场销售,到当地上门订购的市民也络绎不绝,平均每只无公害鸭子可卖到20多元。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消费者崇尚的是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这也给丹阳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带来了良好的市场,从中也凸显了品牌农业的优势。 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实施“稻鸭共作”后,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而且生态效益也十分可观。现在当地水稻田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曾一度难见踪影的黄鳝、泥鳅、青蛙等动物又多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