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肉羊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肉羊品种问题 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培育出一个公认的专门化肉羊品种。国内一些产肉性能较好的品种仍与国外品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速度、早熟性、肉的品质和繁殖性能等方面。不少省(区)利用从国外引进的肉羊品种与本地羊杂交,拟培育地方性肉羊品种,但杂交比较混乱,加之国家对肉羊品种培育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这将导致在肉羊品种培育上重蹈细毛羊、毛用山羊培育中的覆辙,要么像细毛羊一样培育出的品种血缘(基因)相同或相近,只是地域不同,称谓不同,要么像毛用山羊培育一样,一哄而上,一落而散,浪费大量的财力、人力。
可喜的是,农业部已经提出了肉羊优势区划发展规划,确定了中原及华北农区肉羊、西北肉羊、西南肉羊及内蒙古中东部肉羊4个优势区域,将推动我国肉羊产业有序发展。
生产体系建设问题 规模化、产业化的肉羊生产体系尚未建立,影响了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的应用。
在国外,养羊业建立了种羊生产、肉羊扩繁和羔羊肥育生产体系。在美国,羔羊断奶后,即从草原转至农区育肥;新西兰专业化繁育场羔羊5周龄~6周龄断奶,强度育肥,4月龄出栏。一些国家实行超早期断奶,哺以代乳料,并采用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分割和移植等先进的生物技术,使肥羔生产形成集约化、产业化、工厂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产区还是小规模粗放饲养、自交繁育,致使品种退化。推进肉羊生产体系建设,改善羊群质量、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羔羊生产性能和产肉率势在必行。
盲目引种,混乱杂交问题 品种利用混乱,缺乏合理长远规划,混乱杂交问题严重,造成羊群的质量严重下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江苏、内蒙古、新疆、四川、云南、甘肃、宁夏等省区陆续从国外引入大批优质肉羊品种,与本地羊进行杂交,改良生产肉用羔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肉羊产业方兴未艾,且有高速发展之势。然而,许多投资者引种有一定的盲目性,只看到其优点而忽视其后代的改良效果和质量。据统计,仅2000年~2001年我国从国外引种的投入比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10年的引种费用总和还多。因此,当前肉羊引种应谨慎,不但要引入其优良性状,更要注重其杂交改良的效果。
我国引入的新品种仅有少数在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繁育提纯,而大多数都直接流入市场,品种质量和杂交效果又无法进行监测。另外,引入的肉羊品种,由于没有系统的技术指导,养羊户还不能确立科学的杂交组合,形成乱交乱配的混乱局面,甚至出现近交,不但没有提高羊的生产性能,反而使羊的质量和性能下降。
我国地方品种本身也具有独特的优良特性,另外,有些品种是国家花大量资金,经科研工作者多年精心培育出的适合我国条件的优良品种,如中国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等。对这些地方品种,我们要保种和有计划地进行改良,提高本品种的经济性状,科学地、有计划地利用杂交进行选育,生产优质羔羊,不能无目的杂交,否则长此以往将破坏原有的优良基因库,使多年的育种成果和科研工作者的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饲养管理体系建设问题 我国养羊业大多处于靠天养畜状态,夏秋季节,水草丰美则牛羊肥壮,冬春季节,地干草枯则牛羊瘦弱。而且我国草原由于过度放牧,长期超载,致使草场“三化”严重。不合理的营养状况严重地阻碍了羔羊的生长发育,也极大地影响羊肉的产量和品质。在农区舍饲的羊状况也不容乐观。有的地区缺少饲料制作技术,青贮和黄贮技术还不普及,有的地区因饲喂饲料单一,造成妊娠母羊大量流产、羔羊发生白肌病、初生重小等营养性疾病。
科学研究滞后生产问题 科学研究滞后生产,阻碍了该产业全面稳定的发展,国家对肉羊研究方面投资力度相对较小。就目前情况看,肉羊相关研究如肉羊品种培育、杂交技术体系、繁育技术、饲喂技术、规模化饲养技术明显滞后,没有起到科技先行之目的,影响了肉羊产业化的发展。比如河北省唐县为供应京津市场的重要肉羊加工集中地,但一年中仅有几个月能满班生产,从表面上看,是当地的羊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其实质原因是由于羊生产的季节性导致肉羊的数量不足,多数羊肉加工厂都因羊源不足而破产。因而研究羊肉全年均衡生产技术体系迫在眉睫。另外,近年来由于实行禁牧政策,舍饲饲养成本增加,国家给予扶持的企业还能勉强生存,很多舍饲繁育场甚至种羊场纷纷下马,也造成了母羊数量下降、羔羊减少、羊源紧张,育肥场买不到育肥羊,屠宰场无羊可宰。
羊肉食品安全问题 “三鹿婴幼儿奶粉”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羊肉食品安全生产要围绕饲料原料、饲料配合、饲养管理、药品及添加剂的安全使用、肉品加工过程等环节,进行食品安全生产的层层把关。
我国肉羊业的发展对策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为了羊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加强我国养羊业的科学区划和合理布局。从我国目前羊肉生产情况看,羊肉生产量较大的一是农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中原及黄淮海一带。二是牧区,主要是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因此在肉羊业发展上,一要抓好农区,利用农区自然条件好、饲料资源丰富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肉羊产业。二是在牧区要稳妥发展肉羊,由于牧区饲草料不足,因此要以草定畜,不宜盲目发展。另外,肉羊生产应在细毛羊核心育种群以外开展,在生产上合理安排产羔季节,利用夏秋季节牧草丰盛之时,开展季节性肉羊生产,也可开展牧区繁育、农区肥育、农牧区联合开展肉羊生产。
制定面向全国分区域有重点的肉羊培育计划 在肉羊品种培育上要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可通过养羊学会和养羊协会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生产单位及相关省(区)的技术力量联合公关,避免省(区)各自为政、重复浪费现象的发生。肉羊育种要结合我国绵羊和山羊遗传资源分布特点和前期育种基础,各地区生态自然条件,以及人们的消费习惯、民族和宗教等社会因素,面向全国分区域有重点的进行,以培育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的肉用绵羊和山羊新品种(品系)。这样,一方面可保存我国地方优良基因,另一方面又能培育出适宜各地生态自然条件的肉羊新品种,使数量型养羊业向高产型、质量型方向发展。
改进饲养管理技术 目前羊的饲养方式还是以小规模大群体为宜,应建立相应的地区养羊协会,由协会对本地区养羊进行指导与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农区要充分利用当地农副产品,尽量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开展种植优良牧草及林草间作等,大力开发饲料资源,做到饲料全价,营养合理;牧区应进行有计划的适度放牧,依草定羊,划区轮牧,尽量减少饲养成本和人力物力的浪费。
研究肉羊生产技术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不同生态区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的研究;最佳畜群结构和繁殖控制技术的研究;不同杂交组合肉羊后代饲料及营养调控和育肥技术研究;全年均衡产肉的调控和配置;农区、牧区和农牧结合区肉羊生产的经营模式研究。
羊肉安全生产技术 近几年,世界上不断有危害人类健康的畜产品事件发生,如“疯牛病”、“二恶英”及“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等,有关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羊肉生产上必须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确保上市羊肉安全可靠,万无一失。应研究肉羊产业安全生产的各项配套技术,建立肉羊生产和肉产品的相关标准,确保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优质高档羊肉产品。同时,抓好羊肉及其产品的技术安全,严禁有害添加剂的研究与使用。
另外,政府应加大对肉羊养殖业扶持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视,为肉羊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调动农户养殖肉羊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