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裘皮看中国,中国裘皮看肃宁”。肃宁是我国著名的“中国裘皮之都”,其皮毛产业是该县第一主导产业,也是我省重要创汇产业。如何让这一产业再次升级,肃宁正全力打造皮毛产业“六大中心”,以此向“世界裘皮中心”全力发起冲击——
10月18日,第九届尚村国际皮毛交易会上,肃宁县签约皮毛产业项目16个,金额4亿多元,显示出强劲的产业活力与后劲。
由“中国裘皮之都”向“世界裘皮中心”发起冲击,肃宁皮毛产业因“市”而变,全力打造和完善“六个中心”,致力于产业的二次腾飞。
“六箭齐发”促升级
“‘六个中心’将使我县皮毛产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产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力更强。”肃宁县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这“六个中心”是裘皮原料集散中心、裘皮服装交易中心、裘皮产品加工中心、裘皮研发中心、裘皮产品质检中心和裘皮产品信息中心。目前,这六大中心已经基本形成,并初具规模,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集商贸、信息、存储、小型加工、企业窗口、外贸代理于一身,尚村皮毛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原皮交易的“晴雨表”。全县2万多名皮毛购销商常年穿梭于全国各地养殖场,将大量皮张购入尚村进行中转交易;世界著名的芬兰毛皮拍卖行、丹麦毛皮拍卖行的皮张源源不断地周转到尚村皮毛市场进行交易;港深、江浙的皮毛加工企业,东北、西北、山东等地的规模养殖场都在市场设有窗口;年交易额100亿元,裘皮年交易量占全国的70%,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裘皮原料供应集散地。全国第一个原皮拍卖行也将在这里建成,目前拍卖行审批程序已经完成,进入了筹建阶段。拍卖行的建立,将引导传统的“袖笼交易”方式向现代化拍卖方式转变,进一步确立肃宁在全国乃至世界东方的原皮交易中心地位,掌握原皮市场的定价权。
位于尚村的中国裘皮之都服装市场,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集原料生产、加工、研发、设计、服装、服饰、包装、销售、拍卖、展示及相关服务于一体,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裘皮服装成衣市场。肃宁拥有皮毛加工企业820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49家,产品畅销美、德、意、日、韩和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品牌质量助腾飞
“怡嘉琦”是华斯实业集团公司的裘皮服装品牌,继去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之后,今年又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这是肃宁皮毛品牌战略的一个缩影。目前,肃宁“蓓得尔”等6个品牌获真皮标志佩挂资格,“肃昂”等4个品牌获省级名牌称号。品牌已经成为肃宁皮毛产业开拓市场的一大“利器”。
肃宁与18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依托企业组建了3个产品研发中心,聘请了30多名国际知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使全县裘皮加工、设计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天龙公司与北京服装学院成立的裘皮服装设计研发中心,近两年申请国家专利20多项。
河北龙洋皮革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库金娜告诉记者,2005年注册“吉尔丹诺”品牌后,企业发展进入了加速期,每年都要研发新款式100多个,年产裘皮服装2万件左右,产品畅销山东、东北等国内地区和俄罗斯市场。她说,肃宁现在基本上是在引领世界裘皮服装的潮流,这里有最新的款式、最全的品种、最丰富的信息和十分便捷的物流。她非常看好肃宁皮毛产业的未来。
科学发展固根本
在肃宁县第一污水处理厂看到,9家皮毛企业排出的工业废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到这里,经处理达标后排到厂外的小白河。据介绍,这9家企业是肃宁县第一批安装了COD在线监测仪、污水流量仪的皮毛硝染企业。今年上半年,肃宁县削减COD231.47吨,超额完成全年182.95吨的任务;削减二氧化硫66吨,大大超过年减排10吨的任务。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皮毛硝染企业成为当地严重的污染源。“污染治理与否,事关产业的生死。科学发展是肃宁皮毛产业的根本,决不能让污染把‘中国裘皮之都’的牌子给砸了。”肃宁县有关负责人说。
从去年9月起,污染治理大会战打响,治理整顿硝染行业污染成了县乡两级政府的首要工作。32家相关企业全部关停,限期整改,不能达标排放的一律不准复工生产。同时,抽调环保、公安、电力等有关人员进行巡查,实行24小时监控。截至目前,规模较大的17家企业已全部安装了监测设施,其中9家经过验收达标恢复生产,8家正在调试之中,15家达标无望的企业被关停。
为实现皮毛硝染企业的长效治理,该县在排污企业集中的尚村镇投资3600万元建起第一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为两万吨,年COD削减能力1460吨,并于今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主要处理该镇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今年1-6月份减排COD176.27吨。目前,该县投资6560万元的第二污水处理厂选址已经确定,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该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日处理能力将达两万吨,每年可削减COD排放2482吨。
在对皮毛产业进行治污减排的同时,该县还加大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目标责任管理,对年耗能在3000吨标煤以上的天宇高科等6家重点用能企业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关停了两家高耗能企业,有4家企业共投入节能技术改造资金490万元,进行了22项节能工艺技术、设备改造。
记者 商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