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在广西忻城县新圩乡丹灵村水净屯遇到了一件新鲜事:该屯养猪大户石共把猪场改建成了一座三层高的“生猪公寓楼”,让正存栏的生猪全部住了进去。生猪们享受了“贵族式”的居住待遇,长膘速度比以前快了许多。生猪公寓楼的地底建有巨大的沼气池,楼的一二三层都是猪舍,猪舍按照猪龄的大小进行科学分区。生猪吃饱了食物,撅起尾巴绷紧屁股一屙,屎呀尿呀就顺着排污管道流进了沼气池,并发酵成沼气供应厨房生火做饭。
自家烧火消耗不了源源不断的沼气,石共就用胶管将之引到了别的村民家中,让他们免费使用。村民们只要将沼气开关轻轻一扭,燃气灶便“哧”的一声升起蓝色火焰。村民们说:“过去做饭用柴火,烟熏火燎的,眼睛都熏坏了,山上的树木也砍光了;现在石共猪场为我们免费供应沼气,既方便又环保,我们都不上山打柴了;而猪场产出的沼渣、沼液都是好肥料,我家的果园和粮田都施这肥,每年可节支增收1000多元呢!”
石共今年40多岁,是水净屯的屯长兼科技致富带头人。几年前,他在县乡科学种养技术培训班上学到了一身本领,回村后自己办了个养猪场,饲养了上百头生猪。这两年猪价疯涨,石共的养猪业越做越大,猪场急需扩大规模却又没有场地,猪粪的无害化处理也成了棘手的问题。正当石共犯愁的时候,忻城县县长韦凤云帮石共出了个点子:“你的猪场基础很好,但科技含量不高,要扩大养殖规模就必须对猪舍进行规范化建设改造,场地不够可以向空中发展,打造新型的‘生猪公寓楼’。同时要兴建大的沼气池,把猪粪通过管道进行统一收集,转化为沼气用来照明或发电,获取新的收益……”
“猪上楼,粪下池,沼气供到邻居家;一栏生猪拉完屎,十家烧火不用愁。”石共创立的猪粪无害化处理及沼气能源免费共享模式不但改变了“猪在粪边拱,猪栏臭烘烘”的落后养殖方式,还给全屯群众带来了用气用肥的实惠。尝到甜头的村民开始和石共一起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并着手购买电机设备,准备用沼气来进行发电,实现全屯的用电自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