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品光,今年49岁,永平县龙街镇田心村人,是永平县有名的养殖大户。几年来,他在小额信贷资金的帮助下发展养殖业,通过自己大胆的探索和努力,目前,每年养殖收入已达20多万元,为全镇及周边地区的养殖业做出了表率,成为了当地群众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吴品光原是县食品公司职工,1997年县食品公司改制后下岗,但吴品光下岗后并不气馁,他深信只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就一定能走上致富路。在食品公司工作的那些年,吴品光对市场经济有了一定的认识,要想光靠家中那几亩田致富是行不通的,只有走科技致富的新路子。于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依靠在县食品公司学到的技术及经验,再创业的新蓝图在他心中慢慢显现━━ "酿酒+养殖"。
吴品光从2001到2004年共贷小额信贷资金6万元,开始实施"酿酒+养殖"的致富计划。随着时间不停地推移,通过一年的辛勤劳作,一算利润,让他有点失望,对于酿酒来说,由于有一定的经验,加上诚信,因此有一定的利润。但是养猪则是不赔不赚,等于是白干了一年。究其原因?经过仔细分析,并向一些有经验的人取经后,他认为原因有二:一是饲料问题,由于都是用酒糟及玉米面喂猪成本太高;二是品种问题,饲养的猪都是老品种猪,只见吃不见长,生长缓慢,饲养周期长,一年仅能出栏一次。吴品光是一个做事极为执着的人,任何事他不满意是不会让自己停下来的。他想既然已经选择走这条路了,那就一定要把它走好,于是他下决心再努力尝试一次,他首先向兽医站的技术员进行了认真咨询,经过认真准备后,他决定卖了所有的老品种猪,在兽医站技术人员的指导帮助下,他转变观念拿出自家5亩的好田好地并依靠小额资金租了8亩多田种植了优质黑麦草,用黑麦草喂猪,养猪成本果然降低了30%左右,同时他把猪饲料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使猪的生长周期缩短,提高出栏率。一年下来养猪利润增了近两万元,年收入突破了10万元,"酿酒+喂猪"使他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吴品光没有小富则满,而是把眼光投向了全镇正在兴起的新兴发展的肉牛产业上。当时,正处镇党委、政府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动员阶段,对于吴品光来说,一下子要拿出几万元钱做铺底资金,他还真有点困难,是寻求新发展还是依就这样发展下去,俗话说"要更富,走险路",他和妻子一番商量后,最终拿定了主意,决定再拿出家里所有的集蓄投资养肉牛。养猪的成功经验,使他深深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他首先向镇政府了解了关于肉牛发展的一些相关政策及发展前景,接着就是向兽医站要技术,通过咨询,他了解到肉牛的市场前景好,供不应求,养肉牛的技术难度不大。于是,他把养殖场进行了改造,所有的厩舍都严格按照镇兽医站制定的标准修建。在兽医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一次就买了10多头新品种牛,并且当年就对新买的母牛进行了冻精改良。在遇到技术难题时,他就小事上门请教,大事请到门上指导,并积极的查看各种养殖肉牛的书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的摸索发展中,他的肉牛养殖除去饲料等一切成本支出外,当年的纯收入就达1万多元。
通过几年的摸索,吴品光的胆子更大了,凭着他敏税的市场眼光和这些年的养殖经验,2005年,他申请小额信贷扶贫贷款5万元买了4头大约克母猪,15头肉牛,这样,猪的头数一下发展到了156头,肉牛25头,年出栏17头左右,一年下来仅这两项收入就达20万元以上。为了达到更合理的养殖模式,他在家中又养上鸡鸭,院后挖起了鱼塘,养上活鱼,形成酒糟喂猪,猪粪肥草,鸡鸭粪喂鱼的立体养殖模式。
吴品光在自己养殖取得成功后,还积极帮助本村经济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全村先后有10多户农户在他的技术、资金帮助下获得了成功。本村农民李树青,生活十分贫困,也很想通过养猪致富,但是由于没有钱更新品种,一直不能脱贫,吴品光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无偿的把自家的大约克猪种送给他一头,并经常亲自上门去指导养殖技术。一年下来,李树青家仅养猪一项就收入近2000元。
在发展好养殖业的同时,他还经营各种百货,搞运输,他说"会想、敢想、敢做,这是他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法宝"。由于他的养殖致富经验给全村全镇的畜牧业发展树了样子 ,带动了群众依靠科技积极发展养殖业。由于吴品光在学科学、用科学,勤劳致富、守法致富上成绩显著,曾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1999年度云南省工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2002年被大理州人事局授予"大理州农村乡土拔尖人才"荣誉称号,2000年被永平县国税局评为先进纳税户,被永平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永平县个体私营经济协会评为先进个体工商户,2004年,他养的肉牛在全镇首届肉牛比赛会上获得一等奖。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十多年来,吴品光在发展养殖业的道路上,努力过、拼搏过,也曾失败过,但他凭着自己的一股子韧劲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依靠科技,勤劳致富,走出了一条养殖致富的好路子,他成功了,但他并不就此止步,他的养殖致富事业将越来越长远。(完)(永平县扶贫办 字建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