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旺苍县干养殖这一行的,几乎没有人不认识吴柏林。一提起他,大家都要伸出大拇指,“养鸡那个小伙子嘛,太厉害了。”
吴柏林2001年于宜宾农学院农业工程系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旺苍创业,白手起家,通过几年的时间,他凭借自己独特的市场理念,靠养鸡赚得百万家产。提起当初创业的酸甜苦辣,吴柏林就一个字:“值!”
要赚钱看准市场最关键
2001年,旺苍县开始搞退耕还林工程。大学毕业,刚回到老家九龙乡的吴柏林,感到赚钱的机会来了。他拔掉了自家田里快要长成的油菜,投入2万多元钱,栽种了3亩速生杨树苗。但当地规划栽种的全是经济型果树,杨树苗长成后,一棵都没有卖出去。损失2万多元,让吴柏林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干任何事情,市场是关键。”
与此同时,吴柏林饲养的500只鸡,仅用了三个月,就赚了7500多元钱。这让吴柏林看到了新的希望,他说:“我们当地的养殖业不发达。加上我又是学这个专业的,发展养殖业可能更适合我。”
吴柏林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到1万多只鸡,他同时联系了市场上的一些经销商,批发给他们销售。吴柏林发现,经销商批的鸡,很快就能卖完。他感到市场空间一定很大,于是他大起胆子告诉想跟着致富的乡亲们:“你们养,我给你们卖。”
赢市场让客户决定价格
2002年底,吴柏林带动起来的养鸡户达到了50多家,年出栏量10万多只。吴柏林发现,这时乡里的畜禽市场已经消化不下这个量。他来到旺苍县城里的几个畜禽市场,寻找销售出路。他给经销商们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承诺——谁来拉鸡谁定价。吴柏林解释道:“我找的小贩购买力都不大,一般的一次也就是拉二三十只鸡。我就吃亏一点,也没关系,反正以后你觉得我这里可以了,你肯定会来下一次。”
吴柏林的承诺,吸引了很多经销商找他买鸡。尽管有些人给的价格低一两毛钱,但跟市场上的批发价悬殊也不是很大。然而有一天,有个叫赵元举的鸡贩子,却给了一个让吴柏林吐血的价格。当时市场批发价是8-8.4元/公斤,但赵元举要求吴柏林卖4元/公斤,吴柏林依然一口同意了。三天后,赵元举又来到了吴柏林的养鸡场,这次他不但要买鸡,还提了一个附加条件。他要把第一次拉的那些鸡每斤补上4元。赵元举对吴柏林说:“你太耿直了,2元钱一斤,粮食钱都不够,我不给你补上良心过不去。”
就这样,赵元举不仅与吴柏林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还带着其他的经销商来买鸡,市场逐渐打开。
看得远为乡亲自己贴钱
吴柏林发现,市场上土鸡比笼养鸡的价格高出2元多钱,而且好卖。但是,土鸡的生长周期很长,成本高。吴柏林根据土鸡生长的习性,结合本地的山区特点,把肉鸡和土鸡的杂交鸡苗,散放到山林里饲养,三个月之后就可以上市,当地人称之为跑山鸡。
在吴柏林的带动下,很多农户也跟着养起了跑山鸡。农户负责养,吴柏林负责回收销售。旺苍县九龙乡养鸡户伍国树说:“到时间鸡要出栏了,一个电话他就来收鸡了。”
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畜禽市场出现了空前低迷。吴柏林除卖自己的鸡外,还想尽一切办法帮养殖户卖鸡。他找来了畜禽销售户毛德舒。当时,市场上鸡的零售价格是9.6元/公斤,刨去运费和损耗,吴柏林和毛德舒将鸡的收购价定为8元/公斤,但养殖户们却不接受。吴柏林找到毛德舒协商:“大家要4.3元,你就按照4.3元收购吧,1斤差多少钱,由我来给你们补。”这一次的生意就让吴柏林赔了2万多元钱,但他觉得值:“大家都认为跟我这样合作有一种安全感。”
提起这几年成功经营的要诀,吴伯林说:“我始终坚持了一点,那就是我只赚我该赚的70%,那30%的利让给对方。如果我一次得了个100%,第二次有可能有一个100%,有可能就是零了。实质上来说我这个70%,也是我在追求最大的利润。”(特约记者赵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