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没有读过一天书,大字不识的六旬老人利用当地丰富的草场资源搞起了养殖产业,2年来,他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养羊技术,羊群也由当初的5只发展到现在的50多只。他就是永顺县首车镇立烈村今年60岁的彭施文老人。
记者在立烈村采访时,彭施文老人正在山上放羊,他的羊群个个毛皮光滑、膘肥体壮。谈及养羊经历,老人说,2006年他的小孩外出打工,他就利用喂猪积攒的1000多元钱买了5只纯正的本地羊,搞起了养殖。
发展养殖没有技术是行不通的,彭施文老人认真学起了养羊技术知识:不认识字,就看光碟,同时,向别人请教。彭施文买了不少养羊科普影视资料,通过电视,他认真学习羊圈修建、羊的喂养、疾病防治等方面技术知识,实在不会的他还跑到10多里外请教其他养殖能手。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和认真学习,如今他成了一位十分内行的养羊能手。在赶羊时,他还给记者讲起了一些养羊的技术要点,如羊冬天要中午12时放,春夏天下午14时放,不能吃露水草,否则会长疮;羊圈要通风、打扫干净,要不然会瞎眼睛。
老人凭着过硬的技术,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 2007年,他的羊群发展到30多只,并且卖出10多只,赚得7000多元。彭施文老人开心地说,现如今,又有20只羊怀了小羊崽,到年底,他的羊群数量可达60多支。谈到今后的发展,老人雄心勃勃,他表示,将把自己在外打工的儿子叫回来,一起发展优质品种山羊,把养殖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